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常用资源 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学位会议外文资源特色专题内部出版物 
中国地质文献-中文(755)馆藏书目(10)CNKI会议论文(10)CNKI期刊论文0611(39)万方学位论文(272)
馆藏期刊(177)万方学术会议(129)CNKI学位论文(2620)知网期刊论文(3747)
中图分类法(177)
天文学、地球科学(163)
在“馆藏期刊”中,命中:177条,耗时:0.0189913 秒

在所有数据库中总计命中:7,759

6.滨岸相底水砂岩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及主控因素分析——以NH25油藏为例表lNH25油藏流动单元划分标准3.1流动单元控制的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以沉积微相控制建立的地质模型不能准确反映油藏渗流特征,因此笔者提出流动单元控制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即应用先期建好的流动单元模型控制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流体的实际渗流特征:以该模型为基础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历史拟合表明,以流动单元控制建立的地质模型,拟合速度可以提高1/3以上,拟合精度高达95%以上j在区块和单井拟合成功之后,可得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j3.2剩余油分布特征由NH25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图1)可知:平面上剩余油呈零散片状分布,主要集中在油藏东部、北部,应是重点挖潜区域;其次在油藏西南局部地区,也有剩余油分布,但剩余油量相对较少,可作为挖潜对象。由于NH25油藏夹层相对发育,导致油藏非均质性增强,因此,纵向上各层动用程度差别较大,致使各小层剩余油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动单元类型、韵律特征、井网条件等因素控制:4.1构造NH25油藏是一个低幅度穹窿背斜。油水严格按重力分异分布,上部为油层,下部为强底水。在开发过程中,考虑水体能量利用和底水锥进问题,一般在油藏中部偏上部位射孔投产,而在油藏上部和顶部位置很少射孔,因此这些区域极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例如10,4Ha,l3,9和1l等井包围的构造高部位,是剩余油富集区(图1)。此外,大构造背景上发育的局部正向小幅度构造,由于没有射孔,往往是剩余油富集区,例如6和20H井附近的局部小高点是剩余油富集区(图1)。4.2夹层分布模式对于底水驱砂岩油藏,夹层对后期剩余油成因和分布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分布模式的夹层对油水运动规律影响不同。依据夹层特征,归纳出4种夹层分布模式(图2)。油井a一无夷丘油J{:由井┏━┳━┳━┓┃┃┃┃┣━╋━╋━┫┃┃┃┃┣━╋━╋━┫┃┃┃┃┗━┻━┻━┛油水摊向b一渗滤型夹层油”c—小范围不渗透夹层d一大范围不渗透夹层图2NH25油藏夹层分布模式示意4剩余油z7布主控冈素对于高孔、高渗透、夹层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的、JH25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夹层分布、流无夹层模式该模式油井初期产量大,但底水锥进快,油井过早水淹(图2a),5和23Ha井是典型—-代表。该模式油井只能采出井眼附近小范围的油,—-稍远区域极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应是后期重点挖
出版年:2010
1
2
3
4
5
6
7
8
9
按检索点细分(177)
题名(124)
关键词(88)
按出版年细分(177)
2010年(19)
2009年(14)
2008年(11)
2007年(10)
2006年(4)
2005年(10)
2004年(9)
2003年(9)
2002年(11)
2001年(2)
2000年(4)
1999年(4)
1998年(1)
1997年(6)
1996年(6)
1995年(8)
1994年(2)
1993年(4)
1992年(2)
1991年(10)
1990年(2)
1990年及以前(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