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6)
碳循环(4)
清洁能源(1)
管理 政策 制度(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6条,耗时:小于0.01 秒
1.不同温室气体排放背景下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通量
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跨陆架碳输运;;全球变暖;;RCP 8.5;;RCP4.5
摘要:基于马普耦合模式,结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估算了东海冬季跨陆架环流的流量及其向深海大洋的碳输送量.由于黄东海冬季的跨陆架环流强度远大于其他季节,且进入黑潮次表层,因此,黄东海跨陆架埋碳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分析结果表明,黄东海存在明显的跨陆架输运,其中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年平均水体输送量为3.92Sv(1Sv=10~6m~3s~(-1)),净输送量为向外海0.82Sv,与台湾海峡和济州海峡流量之差相当.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净输运量分别为98、12和0.1百万吨.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RCP4.5)和持续增加(RCP8.5)背景下,该跨陆架输运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流量从2006~2099年分别增加了0.54和0.65Sv,增幅分别达15.3%和19.6%.受其影响,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DIC、DOC和POC的输运量增加幅度在15.4~25.2%.本文首次评估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量,揭示了跨陆架输运在中国近海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年:2018
出版单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碳排放交易机制及发展前景
机构:浙江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碳市场;;配额
摘要:碳排放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本文追溯了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理论和碳市场定义,总结国际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及其成果,分析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碳交易机制的特点,并展望碳排放交易与碳市场。
年:2016
出版单位:能源与环境
3.浙江省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机构:浙江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
关键词: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二氧化碳
摘要: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省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浙江目前面临的挑战。从分析浙江能源消费现状、特点出发,计算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探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减排的措施。
年:2014
出版单位:能源与环境
4.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政策机制及对策研究
机构: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所;
关键词:林业;;减缓气候变化;;国际进程;;政策机制;;对策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通过林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的共同行动。回顾总结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介绍了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林业行动,提出了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年:2010
出版单位:林业经济
5.国外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的启示
作者:黄东
机构:浙江省能源研究所;
关键词: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低碳技术
摘要:根据当前人为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状况,特别是由能源消费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根本途径。文章介绍了国外有关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预测研究成果,明确指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电力、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部门是二氧化碳减排的重中之重,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核电和碳捕获及封存等是减排的关键,也是今后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
年:2010
出版单位:上海电力
6.减少毁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REDD)机制研究的国际进展
作者:袁梅 ; 谢晨 ; 黄东
机构: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减少毁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理念;;机制;;议题
摘要:减少毁林及退化造成的碳排放(REDD)已成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2005年,于蒙特利尔的UNFCCC第11届缔约方大会上正式提出REDD,目前REDD争论的焦点包括范围、资金机制及制度框架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REDD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综合阐述了REDD的理念、机制进展以及当前的几个重要议题,提出我国林业对此的应对建议。
年:2009
出版单位:林业经济
1
按检索点细分(6)
作者(5)
摘要(1)
按资源类型细分(6)
期刊论文(6)
按来源细分(6)
知网(6)
按年细分(6)
2018年(1)
2016年(1)
2014年(1)
2010年(2)
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