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调舆情2017年第40期(总第258期)
详细信息   来源:咨询服务室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0日

 

内部参考

地调舆情

 

 

2017年第40期(总第258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主办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71110

pQfspqn/6OZpYF6WXlCc6K8yxf9H y78fd4Fo0dEbShyzOKKtdpI0TZZm9LFFxNrtQm6OT+7Jb4H/jMTBemCul6XE55PHuBJRfQjJRvSY YD9+A4EYdkhQdJpUsEQZ7V9zYCZHLchUBnO6DkZOiXB8XNR39aLG+XH0NfM7vGJ1FWszTQ72IaZH CZbkS0cNtlBI2XEb0xn6BslwBxttTJm9cWTs6Pz2BjmzK4LRInuLEfr92gRyZLg+m02N3yXxB1iA gxPnLMblOFk275L6TYSznHsQp13I4PyOUy19XDYwr817u6B+/yerX1BLAwQKAAAAAACHTuJAAAAA AAAAAAAAAAAABgAAAF9yZWxzL1BLAwQUAAAACACHTuJAihRmPNEAAACUAQAACwAAAF9yZWxzLy5y ZWxzpZDBasMwDIbvg72D0X1xmsMYo04vo9Br6R7A2IpjGltGMtn69vMOg2X0tqN+oe8T//7wmRa1 IkukbGDX9aAwO/IxBwPvl+PTCyipNnu7UEYDNxQ4jI8P+zMutrYjmWMR1ShZDMy1lletxc2YrHRU MLfNRJxsbSMHXay72oB66Ptnzb8ZMG6Y6uQN8MkPoC630sx/2Ck6JqGpdo6SpmmK7h5VB7Zlju7I NuEbuUazHLAa8CwaB2pZ134EfV+/+6fe00c+47rVfoeM649Xb7ocvwBQSwMEFAAAAAgAh07iQH7m 5SD3AAAA4QEAABMAAABbQ29udGVudF9UeXBlc10ueG1slZFBTsMwEEX3SNzB8hYlTrtACCXpgrRL QKgcYGRPEotkbHlMaG+Pk7YbRJFY2jP/vye73BzGQUwY2Dqq5CovpEDSzljqKvm+32UPUnAEMjA4 wkoekeWmvr0p90ePLFKauJJ9jP5RKdY9jsC580hp0rowQkzH0CkP+gM6VOuiuFfaUUSKWZw7ZF02 2MLnEMX2kK5PJgEHluLptDizKgneD1ZDTKZqIvODkp0JeUouO9xbz3dJQ6pfCfPkOuCce0lPE6xB 8QohPsOYNJQJrIz7ooBT/nfJbDly5trWasybwE2KveF0sbrWjmvXOP3f8u2SunSr5YPqb1BLAQIU ABQAAAAIAIdO4kB+5uUg9wAAAOEBAAATAAAAAAAAAAEAIAAAACsEAABbQ29udGVudF9UeXBlc10u eG1sUEsBAhQACgAAAAAAh07iQAAAAAAAAAAAAAAAAAYAAAAAAAAAAAAQAAAADQMAAF9yZWxzL1BL AQIUABQAAAAIAIdO4kCKFGY80QAAAJQBAAALAAAAAAAAAAEAIAAAADEDAABfcmVscy8ucmVsc1BL AQIUAAoAAAAAAIdO4kAAAAAAAAAAAAAAAAAEAAAAAAAAAAAAEAAAAAAAAABkcnMvUEsBAhQAFAAA AAgAh07iQGAfonjTAAAABwEAAA8AAAAAAAAAAQAgAAAAIgAAAGRycy9kb3ducmV2LnhtbFBLAQIU ABQAAAAIAIdO4kBvDqjxvwEAAG8DAAAOAAAAAAAAAAEAIAAAACIBAABkcnMvZTJvRG9jLnhtbFBL BQYAAAAABgAGAFkBAABTBQAAAAA= " to="464.25pt,4.75pt" from="-13.75pt,3.75pt">目录

    焦点聚焦

h全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会暨地质云1.0发布会召开

    舆论关注

h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h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

    海外舆情

h1-8月俄罗斯石油开采和出口同比均小幅增长

h印尼今年迄今累计发放2,040万吨镍矿石出口许可

h必和必拓预计2035年铜价或增50%

    行业动态


焦点聚焦

全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会暨地质云1.0发布会召开。新华网117日讯,116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地质云1.0”发布会,宣布我国地质调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地质云1.0”正式上线服务,标志着我国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开创“互联网+地质调查”全新时代;基础地质数据与产品向社会集中服务,开启我国地质信息共享服务全新局面。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表示,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和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方法理论体系。落实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地质信息化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完成顶层设计、出台《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实现“地质云1.0”上线、初步构建信息化建设运行制度标准框架,打通数据孤岛、实现75个核心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功研发了地质调查智能空间技术、探索建立了智能地质调查工作新模式。

据介绍,“地质云”遵循“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集成”的理念,采用分布式架构,1.0版本包括1个主中心、6个区域中心、12个专业中心,凝聚地调、辐射全国。“地质云”汇聚准备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数据与产品资源,各节点地质数据分布存储、统一发布、集中服务,共完成70多个国家核心地质数据库处理与云端统一注册管理,形成了可提供369个数据服务的分布式数据中心。通过地质调查成果的加工、设备和软件研制等,构建了包含8大类的地质云信息产品体系,开发和上线地质信息产品2300多项,并实现13万档地质资料、近3000幅公开版地质图、海量图书文献、地学科普等各类产品统一接入。

舆情分析

媒体报道:全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会暨地质云1.0发布会召开以来,“地质+互联网”的报道及搜索热度持续升温,中华人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以及浙江、山东、四川、贵州等政府网站,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中国煤炭报等行业媒体,央视、吉林卫视,新华网、光明网、科技日报,网易、搜狐、新浪、腾讯等网站,刊发或转载相关新闻报道量达到500余篇,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客户端等也有一定的热度呈现,均为正面报道。此外,众多软件下载网站也已经开始提供“地质云”APP的软件下载服务。

网民观点:综合网络舆情信息,网民评价反馈主要体现为:专家高度认可、用户满意称赞、普通网民关注鼓励,相关信息化产业的业绩信心得到提振等。网民普遍认为,“国土资源云”建设如火如荼,“地质云1.0”应运而出,我国的地质调查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速,正在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影响。据报道,贵州、四川等多地的地矿部门业已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较之而言,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列并取得了更大成效。“地质+互联网”被视为能推动地质工作及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持续推进“地质云”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各节点数据的质量监控;加强与贵州地矿局、四川地矿局等地矿行业相关部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龙头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注重经验交流与贡献,互相取长补短,有效推进“地质云”的建设与升级。

舆论关注

h 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国土资源部网站119日讯,118日,在京召开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展开讨论。《方案》聚焦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着力调整优化布局,加强规划部署,重点在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化建强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部署了30项任务,为新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围绕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形成定位清晰、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动态调整、协同发展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提质升级。

——集聚资源,着力在创建国家级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超前谋划地球深部探测领域国家实验室,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顺势发力建强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找准突破口,全力打造国土资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利用优势,整装推进国际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建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筹建“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在土地规划和政治、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等领域推进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补齐短板,着力推进部级创新平台提档升级。突出定位特色,调整优化现有部级创新平台板块,回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优化布局,至2020年部重点实验室控制在70家。强化属地化管理,整合现有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至2020年独立运行的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控制在50家。补齐短板,创建部工程技术创新平台,突出关键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研发特色,加强对天然气水合物等9家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的建设,至2020年建设30家工程技术处创新平台。

h 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布。中国国土资源报119日讯,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规划将总体目标细化为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三个阶段目标,分别是实现地质云1.0版本、地质云2.0版本和地质云3.0版本上线运行。同时,明确了地质调查信息化的七大任务。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地质调查全流程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全要素业务管理数据信息化、全过程数据快速处理分析与适时汇聚共享,形成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智能化新模式和协同管理信息化新模式。建成全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地质云”环境、分布式地质大数据中心、一站式地质信息服务窗口和地质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支撑“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促进地质调查科技创新,支撑“六项”服务,助力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目标实现。

规划明确了地质调查信息化的七大任务:大力推行地质调查数字化采集工作体系,创新构建流程化地质调查数据汇聚及管理体系,建设一站式地质调查业务管理及决策平台,持续扩大地质信息产品及服务规模,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及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打造国际化信息化业务平台和人才队伍。

海外舆情

h 1-8月俄罗斯石油开采和出口同比均小幅增长。商务部网站116日讯,据俄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8月,俄开采石油3.647亿吨,同比增长0.9%。同期,俄出口石油1.707亿吨,同比增长0.3%。此外,这期间俄加工石油1.891亿吨,同比增长0.6%。今年前8个月,石油出口总值在俄出口总值中占比为27.3%,在俄燃料能源商品出口总值中占比为44.3%,而去年同期占比分别为26.2%44.4%

h 印尼今年迄今累计发放2,040万吨镍矿石出口许可中国矿业网117日讯,近日,印尼矿业部官员称,今年迄今印尼已发放2,040万吨镍矿石出口许可。截至113日,印尼出口镍矿石227万吨。印尼累计发放的铝土矿出口配额为1,470万吨。截止113日,铝土矿出口量为640,214吨。

h 必和必拓预计2035年铜价或增50%国土资源部网站118日讯,随着电动汽车带来的对铜前景的看涨情绪,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表示希望拥有更多的铜矿储量,该公司已是全球第四大铜矿生产商。必和必拓预计,全球电动车辆预计在2035年攀升至1.4亿辆,而目前全球的电动车辆只有100万辆,电动车辆保有量增加将明显提升铜消费需求。据估算,每辆电动车辆铜需求量约80千克(176磅),是普通燃油汽车使用量的四倍,部分车型需求量可达105千克。到2035年,铜价仍有50%以上的增长空间。据8月的一份文件显示,在截至7月的12个月里,该公司的铜勘探预算约为6000万美元。

行业动态

²国土资源部两个重点实验室挂牌中国国土资源报1110日讯,日前,国土资源部稀土稀有稀散矿产勘查及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唯一的放射性专业重点实验室——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分别通过专家验收,正式挂牌。

据悉,国土资源部“三稀”矿产重点实验室依托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和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于20125月筹建,为中部地区唯一的“三稀”矿产实验室。实验室围绕两个研究方向,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项目开展攻关创新研究,在“三稀”元素物质组分、分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国家“三稀”元素分析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据介绍,5年来,该实验室制修订的12个地球化学勘查“三稀”元素行业分析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在全国地矿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国土资源部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着重围绕3个研究方向,通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铀矿伴生元素及稀有稀散金属组构特征研究、分离与提取技术应用研究和放射性元素环境保护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的应用效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市局级科技奖3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44篇;授权或受理发明专利6项。该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²四川地矿局试行“互联网+地质”模式,建设“智慧地矿”中国国土资源报118日讯,近日,四川省地矿局与四川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借助其产品服务体系以及在国家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优势,加快推进四川地质数据中心、指挥中心、四川地质行业云平台、攀枝花地质云平台示范试点的建设,试行“互联网+地质”以及“上天+入地”的合作模式,为该局建设“五个地矿”(科技地矿、智慧地矿、绿色地矿、平安地矿、廉洁地矿)和打造“一流地矿局”提供支撑,将有利于推进四川省的“智慧地矿”建设。

未来,三方还将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更多合作。例如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研发、制造可实现地质勘探、取样、分析一次性完成的设备,在共同推进地矿网络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各单位网络纵横向联通,提高决策效能,为建设智能化地矿作出更大的贡献。

扩展阅读:据了解,四川航天云网是去年7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成立的全国首个由航天技术和云制造理念支撑的工业互联网,目前注册企业已突破100万家,具备强大的技术基础和支撑。四川航天云网与北京航天智造科技作为相关区域‘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支撑单位,积极推进了地方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投稿人:崔熙琳

 

 

 

 

 

 

 

 

 

 

 

 

 

 

地调舆情DI DIAO YU QING

本刊物由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支持

2017年第40期(总第258期)

主编:雒毅

联系电话:(010)66554979

副主编:方秋芸 崔熙琳

联系人:雒毅

责任编辑:贾凌霄

电子信箱:zxfw@cgl.org.cn

审核:单昌昊 李淑英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邮编:10008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