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速度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利用美国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经过整理、补充得到地震记录数据库,然后将台站的场地钻孔资料按照中国场地类别划分标准进行分类,最终得到具有明确场地资料的728条地震记录。将地震记录按照东西、南北、竖直三个方向进行划分,分别计算Ⅰ、Ⅱ、Ⅲ三类场地上的平均峰值速度(PGV)。通过分析发现,场地条件对PGV影响较大。在不同震级时,各类场地上的PGV在不同震中矩的范围内变化规律不同。与PGA随场地的变化趋势不是非常一致,但比较PGA和PGV中各类场地随震级、震中距的变化情况,似乎PGV更稳定。
引文
[1]胡聿贤.地震工程学.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151-157.
    [2]周锡元,王广军,苏经宇.场地地基设计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32-150.
    [3]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地震出版社,1988:177.
    [4]李杰,李国强.地震工程学导论[M].地震出版社,1993:46-48.
    [5]韦韬.近断层速度脉冲对钢筋棍凝土框架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修订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
    [7]周媛.地震动速度与位移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8]单立华,赵艳,李化明.不同类别场地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变化规律[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版),2009,27(3):416-418.
    [9]王秀梅,赵艳,李化明.震中距对不同类别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版),2009,27(3):414-415,41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