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自然灾害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以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指标模型,并对该地区2000—2008年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The paper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nature disaster comprehensive response cap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Pearl River Delta cities where was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 of China.During the practice and empirical study,it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urban response capabil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from year 2000 to 2008.
引文
[1]史培军.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1996,5(4):6-17.
    [2]张明媛.城市承灾能力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3]许世远,王军,石纯,等.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J].地理学报,2006,61(2):127-138.
    [4]史培军.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1-9.
    [5]史培军.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7.
    [6]刘佳.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2006(10):39-44.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0df2e60ddc cda38376baff9.html,2008-12-01.
    [8]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编篆委员会.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9]梁必祺.广东的自然灾害[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10]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自然灾害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广东省自然灾害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广东省自然灾害地图集[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
    [12]国家气象局.台风年鉴(49-84)[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13]梁必祺,樊琦,杨洁,等.台风灾害的模糊数学评价[J].热带气象学报,1999,15(4):305-311.
    [14]丁燕,史培军.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1):34-43.
    [15]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6]宫清华,黄光庆,郭敏,等.基于GIS技术的广东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58-63.
    [17]詹文欢,钟建强.珠江三角洲地质灾害的模糊综合评价[J].热带海洋,1995,14(1):62-69.
    [18]汤连生.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分区及其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S):229-233.
    [19]王静爱,史培军,王平,等.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格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0]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8.
    [21]国家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9.
    [22]赵冠伟.珠江三角洲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