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反思。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理和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从避难场所定位、容纳量测算、功能分区、应急通道设计、设施配置、标识系统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对城市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探索。
引文
[1]绿茵景园(集团)公司.合川南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R].2008
    [2]重庆市规划局,地震局,市预案办联合编制.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7-2020)[R].2008
    [3]陈亮明,章美玲.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探讨——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防灾绿地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52-453
    [4]李延涛,苏幼坡,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J].工程规划,2004,28(5)
    [5]卜燕华,谢晓英,李新宇.城市防灾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5)
    [6]苏幼坡,马亚杰,刘瑞兴.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2004,20(4):27-29
    [7]白伟岚,韩笑,朱爱珍.落实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以北京曙光防灾公园设计方案为例[J].中国园林,2006(9)
    [8]DB 11-224-200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S]
    [9]GB 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S]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