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基于城市应急避险体系建设的需要,根据近年国内外相关理论实践,从绿地应急避险功能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场所规划、相关法规与标准进行了文献概述,并重点介绍了国内绿地应急避险场所规划指标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对目前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引文
[1]齐瑜.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J].中国减灾,2005(4):34-36
    [2]吴越,吴纯.基于城乡统筹的公共安全规划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3):62-66
    [3]柏原士郎,上野淳,森田孝夫.阪神·淡路大震災における避难所の研究[M].大阪:大阪大学出版社,1998
    [4]雷芸.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公众参与[J].中国园林,2003,19(11):33-36
    [5]苏幼坡,刘瑞兴.防灾公园的减灾功能[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2):232-235
    [6]雷芸.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日本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7,23(7):13-15
    [7]公园绿地防灾技术共同研究会.防灾公园技术ハンドブック[M].东京:株式会社公害对策技术同友会,2000
    [8]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齐藤庸平,沈悦.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J].中国园林,2007,23(7):1-5
    [10]张敏.国外城市防灾减灾及我们的思考[J].城市规划师,2000,16(2):101-104
    [11]阎正萃,郄晓芸,张跃平.印尼和日本等地地震灾害对我省防震减灾的启示[J].山西地震,2006(3):41-43
    [12]王秋英.城市公园防灾机能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滕五晓.城市灾害应急预案基本要素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1):11-17
    [14]邴启亮.城市综合防灾的综合保障体系规划探讨[A].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
    [15]修济刚,胡平,杨国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1):1-5
    [16]Dr Betül Sengezer and Dr Ercan Ko觭.A Critical Analysis of Earthquakes and Urban Planning in Turkey[J].Disasters,2005,29(2):171-194
    [17]姚清林.关于优选城市地震避难场地的某些问题[J].地震研究,1997,20(2):244-248
    [18]洪金祥,崔雅君.城市园林绿化与抗震防灾[J].中国园林,1999,15(3):57-58
    [19]周天颖,简甫任.紧急避难场所区位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1,8(1):17-24
    [20]吕元,胡斌.城市空间的防灾功能[J].低温建筑技术,2004(1):25-26
    [21]熊谷良雄,马积薪译.利用地下空间作临时避难设施[J].隧道与地下工程,1985,16(3):7-12
    [22]吴宗之,黄典剑,蔡嗣经,等.基于模糊集值理论的城市应急避难所应急适应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6):100-103
    [23]黄典剑,吴宗之,蔡嗣经,等.城市应急避难所的应急适应能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52-58
    [24]王海鹰.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地、道路选择合理性初探—以福清市为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5
    [25]陈志宗.城市防灾减灾设施选址模型与战略决策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6
    [26]王丽.城市中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研究[D].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7]张雪.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及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8]肖华斌,袁奇峰,徐会军.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研究[J].规划师,2009,25(2):83-88
    [29]刘海燕.基于城市综合防灾的城市形态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8-62
    [30]李刚,马东辉,苏经宇,等.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分[J].建筑科学,2006,22(3):55-59
    [31]叶明武.城市防灾公园布局的综合决策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2]卢秀梅.城市防灾公园规划问题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2-34
    [33]白伟岚,韩笑,朱爱珍.落实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以北京曙光防灾公园设计方案为例[J].中国园林,2006,(9):14-21
    [34]陈艾洁,张浪.试谈合肥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79-3680
    [35]林晨,许彦曦,佟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规划师,2007,23(2):58-60
    [36]李景奇,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7,23(7):16-22
    [37]唐进群,刘冬梅,贾建中.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J].中国园林,2008,24(9):1-4
    [38]朱爱青.应急避难绿地对黄山市中心城区规划的启示[J].黄山学院学报,2008,10(5):60-63
    [39]杨培峰,尹贵.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方法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9):87-92
    [40]杨幼林,李霞,李加红.由5·12地震引发的思考-浅谈绵阳市城市公共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完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1):136-140
    [41]叶娜,邓云兰,夏宜平.汶川地震对城市公园绿地防灾减灾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5):55-59
    [42]刘有良,胡希军,陈存友.长沙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与建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95-97
    [43]徐波,郭竹梅.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24(12):56-58
    [44]贾建中,刘冬梅,唐进群等.从汶川震区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J].城市规划,2008,(7):1-6
    [45]苏春生,苏幼坡,初建宇等.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1):37-41
    [46]李树华,李延明,任斌斌等.园林植物的防火功能以及防火型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手法[J].风景园林,2008,(6):92-97
    [47]郭美锋,刘晓明.构建具有“柔性结构”的防灾城市—由伊朗巴姆大地震引发的对当前城市防灾绿地建设中问题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0-23
    [48]姜乃力,李刚,郑晓非,等.日本城市防灾减灾的经验与启示—以城市防灾公园建设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46-50
    [49]史亮.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8,(4):28-32
    [50]李树华.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