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铃的继承发展与演变——以晋祠舍利生生塔为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晋祠舍利生生塔上的新旧风铃对比为研究对象,从风铃形式、音质、材质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传统风铃从原有的用途发展成为宗教建筑的特殊部件这一历史变化为脉络,针对振动原理和尺寸进行了细致比较,并从锻造技术演变、原料和锻造温度的改变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了新旧风铃工艺上的差异。从而提出古建筑保护不仅是对建筑本体进行,而且还应保护其原有的工艺,使之得以真正的传承。
引文
[1]梁慧:“东汉及南北朝铸铁的技术分析”,《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91.1,第65-72页。
    [2]张文芳、田洲、李叶、李庆玲:“晋祠舍利生生塔砖结构的地震破坏形态研究”,《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6,第7-12页。
    [3]郭步艇:“三晋古塔概观”,《五台山研究》,1992.4,第39-44页。
    [4]滑辰龙:“山西寺庙中的六角风铎”,《古建园林技术》,1997.2,第46-47页。
    [5]吴坤仪:“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史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第39-42页。
    [6]左华、东方风:“我国古代铸造方法的若干资料和问题”,《铸工》,1958.6,第36-41页。
    [7]程乃莲:“应县释迦塔的风铃及其造型艺术”,《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第34-36页。
    [8](日)安藤由典:乐器的音响学》,幼师文化事业公司,台北,1989。
    [9]田长浒:“中国古代铸铁源流与演进”,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1.4,第127-138页。
    [1](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中华书局,北京,2012,第18-23页。
    [2]薛艺兵:《中国乐器志(体鸣卷)》,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7,第505-508页。
    [3]聂小武:“中国古代的主要铸造技术”,《金属加工(热加工)》,2008.9,第52-54页。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