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扭耦联结构的TMD风振控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对于偏心结构风振作用下的结构平-扭耦联响应控制问题,本文在传统TMD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TMD系统(TMDs),其通过将传统TMD系统一拆为二对称布置于结构偏心方向,克服了传统TMD系统仅能控制结构平动响应的缺陷,增强了控制系统对于结构平-扭响应的控制效果。最后结合数值仿真,通过比较传统TMD和TMDs的控制效果,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引文
[1]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研究[M].地震出版社,1997.
    [2]T.T.Soong,G.F.Dargush,董平译.结构工程中的被动消能系统[M].科学出版社,2005.
    [3]喻梅,廖海黎,李明水,马存明,贾宏宇,罗楠.基于经验线性涡激力的桥梁涡激振动TMD控制[J].工程力学,2013,30(6):269-274.
    [4]秦丽,彭凌云,李业学.变摩擦系数式变摩擦TMD及其减震控制效果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11):81~88.
    [5]吕西林,丁鲲,施卫星,翁大根.上海世博文化中心TMD减轻人致振动分析与实测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31(2):32~37,150.
    [6]王肇民.电视塔结构TMD风振控制研究与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94,5:2~13.
    [7]欧进萍,王永富.设置TMD/TLD控制系统的高层建筑风振分析与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2:61~74.
    [8]李创第,黄天立等.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分析的复模态法[J].振动与冲击,2003,22(2):1~4,7.
    [9]李春祥,熊学玉,胡俊生.TMD-高层钢结构系统按规范抗风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00,30(4):1~4.
    [10]李春祥,刘艳霞.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优化设计[J].计算力学学报,2001,18(1):69~73.
    [11]李宏男,霍林生.结构多维减震控制[M].科学出版社,2008.
    [12]姜忻良,韩阳,邓振丹.复杂偏心结构振动台试验水平与扭转位移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4,27(2):275-280.
    [13]蔡贤辉,邬瑞锋,綦宝晖.偏心结构的弹塑性平扭耦合反应与地震动强度[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21(5):451-458.
    [14]邬瑞锋,蔡贤辉,曲乃泗.多层及高层房屋扭转耦联弹塑性地震反应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39(4):471-477.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6]舒新玲,周岱.风速时程AR模型及其快速实现[J].空间结构,2003,9(4):27~32,4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