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调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并建立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功能实现情况。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对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未来的规划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引文
[1]周长兴.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周晓猛,刘茂,王阳.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S1):118-121
    [3]李刚,马东辉,苏经宇,王玲.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10):901-907
    [4]王锐,白玲,马德涛,公茂玉.城市人口疏散网络中路线选择的最优化分析[J].测绘科学,2010,35(9):149-151
    [5]杨培峰,尹贵.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方法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9):81-92
    [6]王薇.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研究及实践[D].长沙:中南大学,2007
    [7]费文君.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8]梁振民,秦趣,于进勇.地震避难空间在我国发展的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20-11521
    [9]张丽梅,徐倩音,吴志良.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指标取值研究[J].城市规划,2005(,3):30-32
    [10]林晨,许彦曦,佟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规划师,2007(,2):58-60
    [11]苏幼坡,刘天适,刘瑞兴.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2003,19(2):151-15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