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柳泉油田开发难点及建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红柳泉油田自2007年取得储层新认识后,先后开展了多次储层预测、评价和再认识工作,通过近3年的研究显示,储层纵向上不接替,横向上不连片。一般很少有16+17小层与23小层同时产油的井,除了红114井区外绝大部分区块储层平面展布规律掌握困难,整体开发经网部署较为困难,应以点带面,滚动开发、逐步建立完善独立注采井网或注采区块,分点分区块完善,提高产能贡献率、确保注采平衡、降低递减。
引文
1侯宗秀、吴光大.青海红柳泉地震资料的重处理及效果.石油物探,1993,32(4):85-94
    2吴光大、刘正楷、魏嘉等.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地震资料岩性处理及储层横向预测.石油物探,1992,31 (3):36-46
    3柏冠军、吴汉宁、赵希刚等.地震资料预测薄层厚度方法研究与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2):554- 558
    4范军侠、粱锋、田永.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 1527-1532
    5贺振华.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与反演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
    6王世瑞、狄邦让、任敦占.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在松辽南部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5): 518-525
    7陈香朋、韩国庆、田建华.地震属性技术在郭局子洼陷沙二段岩性油藏描述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23(3):846-851
    8陈永海、樊仓栓、唐士跃等.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油田储层精细研究与再认识.2008年青海油田公司科研项目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