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村镇重建的空间布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村镇空间布局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它可以实现灾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基本思路是村镇合并与易地重建相结合,集约居住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生活、生产、生态、安全空间均衡发展,依托大中型城市、交通要道实施"点线布局"。具体措施:一是积极引导移民自发地融入新的环境;二是重视重建过程中利益补偿的问题;三是以市场化手段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四是适当保持农村血缘、亲缘、地缘格局;五是找寻农民参与平台,创新村镇重建规划的编制模式。
引文
[1]邓玲,李晓燕.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重建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
    [2]范晓.汶川大地震地下的奥秘[J].中国国家地理,2008,(06).
    [3]吴铀生,陈希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捍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
    [4]王彬彬.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8,(04).
    [5]赵兵.日本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9).
    [6]张左.灾后村镇重建的总体原则及必须注重的问题[J].村镇建设,1999,(06).
    [7]贾银忠,覃江荣.汶川地震后阿坝州旅游业重建调研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