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汶川县病媒生物苍蝇密度监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目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通过对病媒生物苍蝇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的监测,为汶川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蝇笼法,选择中心城区餐饮外环境2处,农贸集市1处,公园绿化带1处和居民区1处的垃圾回收点(桶)进行布放;2010-04/10,2011-03/11每月中旬监测1次。结果 2010年-2011年共开展苍蝇监测16次,布放诱蝇笼80个,捕获蝇类2 039只,以丝光绿蝇和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蝇类的44.87%和30.46%,不同生境中以绿化带密度最高,为67.47只/笼,其次是农贸市场,为19.45只/笼,6月和9月为蝇密度高峰。结论 2010-2011年汶川县地震后苍蝇种群结构以丝光绿蝇和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全年蝇密度出现6和9月2个高峰,各种环境类型中以绿化带密度最高,是重点应该采取防控的环境类型。
引文
[1]付学锋,松凯,沈壮,等.对震灾区病媒生物控制的应急工作与思考[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9,6,15(3):186.
    [2]火照宏,王芸,李国太,等.兰州市蝇类侵害和孳生状况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18(4):92-93.
    [3]寇明军,刘杰,龚诚华,等.1990—2007年汶川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11):931-835.
    [4]易建荣,林立丰.地震灾区病媒生物控制与消毒[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2):71-74.
    [5]胡雅劼,刘起勇,钱薇萍,等.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2):9-1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