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大学生经历地震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提高这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量(SCL-90)对地震灾区学生共11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震灾区大学生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其中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共8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四川地震发生4个月后,灾区大学生仍有显示出较多的身心问题,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症状。干预对策为建立学校、院系、班级3级预警系统;评估大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团体辅导、团体咨询与团体心理治疗;院系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班级发挥学生党员、团员骨干作用,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心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引文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赵江,王维利.灾难护理学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08,23(19):73.
    [3]Van Praag H M,De Kloet E R,Van Os J.Stress,the Brain and Depress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4]樊亳军,马洪杰,谢景红,等.巴基斯坦地震灾害搜救现场的救护体会[J].护理学报,2006,13(2):51-52.
    [5]康岚,唐登华.地震灾后心理重建[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72-7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