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某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在地质历史的长期演化过程中,我国西南山区存在大量的滑坡堆积体。某滑坡在"5·12"汶川地震主震和余震过程中,坡体结构发生变化,变形加剧。该滑坡在在地震、降雨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主要经历了倾倒-折断和贯通-滑动2个阶段。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折线型滑动面计算公式,分别计算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得出滑坡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采用了挡土墙和截排水沟的处理方案,确保了滑坡的稳定性。
引文
[1]黄润秋,张倬元,王士天.当前环境工程地质领域的几个主要问题及研究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1996,4(3)∶10-16.
    [2]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3)∶433–454.
    [3]张玉,徐卫亚,石崇,等.争岗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及治理措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9)∶1470-1477.
    [4]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地质出版社,1994.
    [5]GB 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
    [6]DZ/T 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