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哥斯达黎加余震序列的震源参数:横向剪切板块边界的证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1991年4月22日哥斯达黎加拉埃斯特雷拉谷地震(M_s=7.6)是一次与中美加勒比板块下俯冲有关的背弧俯冲事件。主震后在哥斯达黎加南部架设了一个由三台便携式PASSCAL型地震仪组成的台网,监测余震活动2—6周。根据这些三分向中长周期的波形记录资料,采用线性矩张量反演方法,获得了15次小余震(震级在3.2到4.4之间)的震源信息。在如何获得震源参数方面我们做了几次实验,研究了定位不准和未知构造的影响。一般说来,长周期波形受构造的影响不明显,由波形资料可以得到真实的震源信息。已经证明,先到的那部分地震波形携带着很重要的信息。为了研究震源,可以用粗糙的地壳模型来描述构造。在短距离上,定位不准引起波形特征的小变化或采用过于简化的地壳模型产生不准确的格林函数,都不能妨碍我们确定震源的取向。相比之下,由于缺乏详细的构造资料,震源深度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的震源机制一般都与区域短周期台网P波初动断层面解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震源机制类型,余震显示了清楚的空间分区。大多数余震,在主震的附近或东南方向,同主震一样是逆断层并与主震有相同的震源机制。相比之下,在主震西北方向的一群余震在东北走向的节面上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运动。这表明在哥斯达黎加中部有一个左旋走滑运动的扩散形变带存在,这个扩散横向剪切形变带与某些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相符合,大概是较年轻的科科斯洋脊,消减速率比沿中美海沟毗邻的分段(MAT)慢的结果。这个扩散和横向剪切边界可能与哥斯达黎加利蒙附近的北巴拿马形变带(NPDB)相交,并且很可能是已经提出的巴拿马块体的边界。
引文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