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加州加纳谷井下台阵地方震记录资料的浅层各向异性的观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 英文篇名:Observation of shallow anisotropy on 1ocal earthquake records at the GarnerValley, Southern California, downhole array
  • 中文刊名:世界地震译丛
  • 英文刊名:Translated World Seismology
  • 作者:O.Coutant ; 李红
  • 英文作者:O.Coutant
  • 出版日期:1997-12-15
  • 机构:山东省地震局,
  • 年:1997
  • 期:06
  • 出版单位:世界地震译丛
摘要
研究了加纳谷(南加州)加速度传感器垂直台阵记录的剪切波在浅层(<200m)的各向异性效应。应用埋深在结晶基岩(220m)、风化结晶岩(22m)及沉积岩(15,6和0m)的传感器记录的地震事件,我们分析了剪切波的竖向传播走时和在不同深度处的偏振方向。剪切波水平分量的速矢端迹图展示了明显的线性的和固定的偏振方向,与地震位置和震源机制无关。偏振取向随深度而变化,在220m深度是N325°±13°,而在22,15,6和0m深度处是N25°±20°。(a)对剪切波在深部(>220m)的传播,220m深度处的偏振方向和距7km的美国地质调查局KNW台站观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通过对本区地震资料的处理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岩石构造各向异性是由矿物和(或)微裂纹沿某一方向的定向排列引起的。(b)对于剪切波在浅部的传播(<220m),观测到220m和22m间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N0°±20°,且速度快8±2%。快、慢剪切波之间的传播延迟大致等于信号的半个主周期,且地表下质点的线性偏振可据椭圆运动的主方向来确定。N±20°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圣安德烈斯断层区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浅层各向异性的范围与蚀变花岗岩形成的低速有关。本文认为,介质各向异性或者是由应力在蚀变(如热液)介质中孔隙或裂纹发生形变引起的,或者是由两个具有不同线状构造方向的结晶岩单元的叠加而形成的。记录资料显示出,在0~200m的浅层中,各向异性强烈影响了小于30Hz的正常频段范围内的短周期地表记录。
引文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