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简要回顾了低幅度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研究历史,然后从地层构造微起伏识别、小断层识别,低幅度构造速度场分析三个方面对低幅度构造地震解释技术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探讨了低幅度构造识别研究中可以加强和深入的方面。
引文
[1]陈广军,宋国奇.低幅度构造地震解释探讨[J].石油物探, 2003,42(3):395-398.
    [2]王延章,林承焰,温长云.低幅度构造油藏研究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4):407-409.
    [3]赵子渊.某凹陷微幅度构造群的发现[J].石油物探,1982 (4):61-70
    [4]赵子渊.三肇凹陷微幅度构造群与油气聚集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7,6(2):15-22.
    [5]王小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低幅度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增刊2):84-87.
    [6]蒲仁海.溢出点约束速度场法提高低幅度构造成图精度的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2):106-108.
    [7]曹统仁,周翼.沙漠覆盖区的低幅度构造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3):218-220.
    [8]李立诚.准噶尔盆地近地表结构复杂条件下低幅度和岩性、地层圈闭的勘探[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6):453-455.
    [9]张健,黄芸,杨迪生,舒华珍.二维地震资料落实低幅度圈闭方法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02,7(3):54-59.
    [10]陈照光,汪瑞良,庞雄,李昭伟.南海低幅度构造解释中Paradigm软件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2,41(增刊):331- 335.
    [11]何新贞,尚新民,石林光.低幅度构造圈闭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几个关键点[J].油气地球物理,2003,1(3):41-44.
    [12]徐文梅.低幅度构造成图技术[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 (4):349-350.
    [13]姜传金,蒋鸿亮,赵福海.微幅度构造与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19-20.
    [14]漆立新.一种提高低幅度构造分析的方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5,2(3):228-231.
    [15]宁松华,漆立新.低幅构造分析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3):341-344.
    [16]滕佃波,汪鹏程.利用叠前Kirchhoff积分偏移识别小断裂与低幅度构造[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4):1035- 1038.
    [17]周文,谢洪光,陈红.低幅度圈闭识别方法探讨[J].江汉石油科技,2006,16(3):4-8.
    [18]陈恭洋.油气田地下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198-204.
    [19]王永刚.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61-112.
    [20]刘丽峰,杨怀义,等.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864-871.
    [21]王发现.浩绕沼地区低幅度构造速度场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6-7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