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我国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越来越受到地震学家们的关注,监测并分析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近年来,我国从现场观测、震例研究、模拟实验及理论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对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相关观测与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研究表明:电磁波辐射现象与地震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电磁波观测资料是一种捕捉临震信号较有效的手段,有希望成为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之一。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are often generated in the period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and the occurring time of earthquakes. The phenomena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before earthquakes are gaining attention from seismologists and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relate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and proposes some ideas on the research of seismic precursors inform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引文
包德修、仁道、马伟林等,1991,地震电磁信息的偶电体模型,中国地震,7(4),83~86。
    陈立德、包德修,1996,震前深井电磁短临前兆信息的观测和研究,西北地震学报,16(2),36~44。
    冯竞、张世杰,1985,产生地震电磁前兆的一种机制,地震研究,8(1),33~37。
    关华平、陈智勇,1996,地震与电磁辐射关系的定量分析,地震,6(2),168~176。
    关华平、陈智勇、余素荣,2000,首都圈及其邻近地区电磁辐射映震效果研究,地震,20(1),65~70。
    关华平、肖武军,2004,电磁辐射“EMOLS”仪观测结果原理及震例,地震,24(1),96~103。
    郭自强、尢峻汉、李高等,1989,破裂岩石的电子发射与压缩原子模型,地球物理学报,32(2),l73~177。
    郭子棋、郭自强,1999,岩石破裂中多裂纹辐射模型,地球物理学报,42(增刊),172~177。
    廖华康、刘庆东、柴剑勇等,2000,地震前兆电磁波监测仪的研制,华南地震,20(1),52~59。
    李吾先、金明培、马骏康,2003,云南地区强震电磁波异常特征及其预报意义,地震,23(2),77~84。
    毛桐恩,1989,中国震前电磁波观测与试验研究,地球物理学报,32(专辑),500~504。
    牛继荣、张富芳,王玉华等,2003,强地震前天祝电磁波信息变化的初步研究,西北地震学报,25(3),286~288。
    潘怀文,1998,中国地震电磁观测系统发展展望,地震,增刊,115~119。
    孙海军,2003,喀什地磁台磁通门磁力仪与磁变仪记录资料的对比分析,内陆地震,17(4),366~370。
    詹艳,王继军、赵国泽等,2005,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观测与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2),11~21。
    王海华,1998,浅谈震前电磁辐射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8(3),77~81。
    王向阳、张文男、王洪峰等,2005,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电磁波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及映震特征分析,山西地震,4,23~26。
    吴鑫,2001,MDCB电磁波临震预测方法探讨,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5~8。
    吴鑫、汪乐园,2006,对连云港市灌南台一起7级地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追踪与反思,国际地震动态,6,29~33。
    徐世浙,1979,关于压磁效应和膨胀磁效应,地震学报,1(1),76~81。
    阎计明、赵琨、王春和,2006,DJY-2000B型地震电磁脉冲观测系统,山西地震,1,38~41。
    于世昌、史素娟、步尚丽等,2005,岫岩5·4级地震与辽中地震台电磁辐射异常,东北地震研究,21(2),36~4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