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大地震前地震活动环形分布图象与规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针对巨大地震前经常出现的“环形现象”展开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我国及边界地区16次巨大地震前与部分强震前的环形分布特征,对其普适性、规则性及预测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巨大地震前数十年至上百年,在其周围经常出现中等以上地震形成的环形分布现象,这个图象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不仅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巨大地震前,而且出现在7级多地震以前.活动环一般出现在巨大地震周围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范围(依震级而定);环内地震活动具有特征不同的三个基本阶段:Ⅰ阶段活动水平较低,分布较散,主震震源区表现为空区;Ⅱ阶段活动性增强,频度、强度、集中度、应变释放率、分布面积率等均增加,空区缩小或消失;Ⅲ阶段活动整体较前期有所减弱,空区再度出现;活动环包围的主震源区在震前数十年可能出现1~3期活动(称为早期、中期与晚期震源活动);活动环包围的空区长度经历大—小—大的变化过程等.根据活动环出现的区域、长度及环内地震活动状态的分析,可以估计巨大地震的发生地区、震级及地震孕育所处的阶段.这对巨大地震的长期预测是有价值的.本文还对震前活动环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引文
顾功叙,林庭煌,时振梁(主编),1983.中国地震目录.北京:科学出版社.894pp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等,1993.中国地震预报概论.北京:地震出版社.256梅世蓉,1995.地震前兆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特征与机制研究(一):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依据.地震学报,17(3):273~282宋治平,梅世蓉,薛艳,1995.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的信息开发与利用.地震(1):12~19宋治平,尹祥础,陈学忠,1996.包体模型的力学特征及其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中的应用.“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时振梁,赵荣国,王淑珍,等,1986.世界地震目录(1900~1980)M≥6.0.北京:地图出版社.240~267许昭永,王彬,赵晋明,等,1996.含坚固包体试样破裂孕育过程中微破裂空间图象的变化.“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三级课题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MogiK,1969a.SomefeaturesofrecentseismicactivityinandnearJapan(2)Activitybeforeandaftergreatearth-quakes.BulEarthqResInst,Univ.Tokyo.419~427KondorskayaNV,ShebalinNV,1982.NewCatalogofStrongEarthquakesintheU.S.S.R.fromAncientTimesThrough1977.TranslatedandPublishedbyWorldDataCenterAforSolidEarthGeophysics.608pp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