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In modern sense, the Central Park was the first real “park” that had ever appeared in the city of Beijing. As an urban public space newly emerging, the central park embraced a great deal of social life in every respect. It was also one of those places where East met West and where politics and culture, state and the public left traces of their existence. The central park provides us with a model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It witnesses the change of time, and reflects the miscenllaneousness of Beijing society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引文
[1]关于“公园”概念的界说及其开辟途径,可参见李德英.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社会生活:以近代城市公园为例[J].城市史研究.第19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R].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
    [3]参见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J].学术月刊.1998(8).
    [4]中国京城宜创造公园说[N].大公报.1905-07-21.
    [5]参见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M]第三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公共花园论[N].大公报.1910-06-08~10.
    [7]朱启钤.中央公园记[A].蠖园文存[C].(民国二十五年紫江朱氏刊).收入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8]公园论[A].载京都市政公所编.市政通告[C].第1—23期合刊,1914—1915年.
    [9]中央公园委员会编.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M].1939年12月.
    [10]京都市政公所编.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华出版社,1919.
    [11]陈宗蕃.燕都丛考[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2]吴廷燮.北京市志稿·建置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13]陈列所与社稷坛游览记[N].申报,1914-10.转引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M].第二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4]汤用彬.旧都文物略[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15]老舍.四世同堂[M].转引自赵园.城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SidneyGamble.Peking:ASocialsurvey[M ].Newyork:GeogreH .DoranCompany,1921.
    [17]魏兆铭.北平的公园[A].载王彬、崔国政辑.燕京风土录[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18]转引自邓云乡.鲁迅与北京风土[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19]王菊禧、程志孚.北京行健会会述略[A].北京市园林局史志办公室编.京华园林丛考[C].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20]如“尊经社”系列讲经会的讲题有“先教后养”、“婚姻之道”、“士大夫教育下之遗产”、“孟子非战主义”、“尊经与救国”、“圣人之道不变”、“释夫妻有别”、“学校宜以读经为必要学科”。
    [21]申报[N].1915年5月13日、17日、28日、30日;这一现象也被当时在京的外国观察家所注意,参见SidneyGamble,Peking:ASocialsurvey[M ].Newyork:GeogreH .DoranCompany,1921,p.237.
    [22]如1917年天津水灾筹赈会和北京英国红十字会游园会、1920年华北救灾秋节游园助赈会、1921年全国急募捐款大会、贵州赈灾游艺会和江苏水灾筹赈会、1923年河南灾荒赈济会、山西旱灾会和旅日同人为东京大地震筹赈会.
    [23]钟少华.从皇家禁地到北京第一座公园[A].北京文史资料[C].第57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24]本校与他三团体为杜威博士祝寿记[N].北京大学日刊(第四分册).1919-10-22.
    [25]谢兴尧.中山公园的茶座[A].燕京风土录[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26]谢兴尧.中山公园的茶座[A].燕京风土录[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另,时人还有“长美轩是五方元音”,言其间客人多且杂,“春明馆是老人堂”而“柏斯馨是青年会”的说法,参见钟少华《从皇家禁地到北京第一座公园》。谭其骧《一草一木总是情》(《读书》,1992年第7期)亦有类似的回忆。
    [27]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J].历史研究,2001(5):114~125.
    [28]社稷坛开放当日,“需费小洋一角购票,以致贫寒者多不能入览”。陈列所与社稷坛游览记[J].申报,1914-10-16.
    [29]中央公园售票简章.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华出版社,1919.
    [30]转引自陈明.文化人与钱[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1]孟天培、甘博著,李景汉译.二十五年来北京之物价工资及生活程度[M].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1926.
    [32]陶孟和.北京生活费之分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33]史明正曾经尖锐地指出,当时北京多数家庭“几乎剩不下一分钱来购买谋生以外的其他东西,教育、消遣、艺术、娱乐以及其他现代生活方式完全与他们绝缘”此语似嫌稍过,却也不无道理。史明正.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设与社会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4]市政与贫民之关系[A].市政通告[C].1917年第8期.
    [35]所谓“园内庶事决于董事会公议,凡百兴作及经常财用,由董事蠲集,不足则取给于游资及息,官署所补助者盖鲜”,参见朱启钤.中央公园记[A].蠖园文存[C].
    [36]中央公园历届董事题名录可参见《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第210~229页.
    [37]社稷坛公园预备之过去与未来[A].市政通告[C].第1~23期合刊(1914~1915卷).
    [38]宋维.中央公园的格言亭[A].京华园林丛考[C].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39]李德英通过对以成都公园为舞台的社会冲突的研究,也发现不同阶层人士对公园的利用,参见公园里的社会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J].史林,2003(1):1~11.
    [40]本校特别启事,北京大学日刊(第二分册),民国7年11月27日.关于讲演的具体内容可参见《日刊》12月3日~12月7日、12月13日、12月23日各期.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