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乌江船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自有险滩以来,虽闻舟楫,但载重量和航程受到严重限制。抗日战争时期,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乌江航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整治,乌江厚板船应运而生。厚板船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乌江航运主要的交通工具较好地解决了乌江险滩、急流、弯道等恶劣自然环境给航运带来的困难,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为中国船舶制造提供了参考案例。
引文
①引用蓝勇著《西南历史文化地理》(第402、403页)“民国时期川江主要木船统计表”数据和“50年代川江木船船型分布表”中的称谓。
    ②见《涪陵市志》(第567页)“涪陵最后一只厚板船于1964年拆除。”
    ③乌江全长有“1050千米”和“1037千米”两种说法。本文以黄健民《长江三峡地理》(第99页)中的数据为依据。
    ④周勇著《重庆通史》(第35-36页)“《华阳国志·巴志》曰:‘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於地为黔中郡’,并在涪陵郡条下曰:‘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溯舟涪水,本与楚商於之地接。秦将司南错由之取商於地为黔中郡。’这里的巴涪水指今乌江下游。”
    ⑤见蓝勇著《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第104-105页)“100-1911年长江三峡地区山崩、地陷、地裂事件记述表”及邓少琴著《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第360-362页)“附四川地区主要地震、山崩、江溢年表”。
    [1]胡少华.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2007(6).
    [2]常璩,刘琳校注.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
    [3]王久渊,等.乌江经济文化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4]熊笃,和世波.巴渝神话传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5]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范晔.后汉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827-828.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82.
    [8]四川武隆县志编纂委员会.武隆县志[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9]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黔江县志[Z].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