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出土舌铭铜器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郑州地区曾陆续出土大量晚商舌铭青铜器,本文通过对荥阳小胡村和安阳薛家庄两地舌族铜器的研究比较,深入探讨殷商舌族的族属性质、封地、流徙以及族间关系等。
Many bronzes inscribed with the character she(舌) have been unearthed in Zhengzhou.I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unearthed bronzes inscribed with she from Xiaohucun,Xingyang and Xuejiazhuang,Anya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ature,location,migration of the She clan,and its relations with other clans in the Shang Dynasty.
引文
[1]汤威:《舌族探微——1933年安阳薛家庄殷墓稽考》,《中原文物》2011年第3期。
    [2]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整理与研究》,郑州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苗利娟:《商代??舌族地理蠡测》,《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2期;张军涛、席奇峰:《殷商舌族考》,《三峡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另,张光裕先生于2010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和芝加哥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二十年来新见古代中国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首阳斋藏器及其它”会议上,提交《读首阳斋藏“舌簋”小记》一文,但张先生注明此文仅为草稿,并提醒“所涉资料及内容,请暂勿引用”。考虑到本文成稿时间为2010年7月,且张先生的论文草稿内容与本文观点并无太多冲突,故正文中未提及,仅在此小注。
    [3][11]贾连敏、曾晓敏、于宏伟等:《河南荥阳胡村发现晚商贵族墓地》,《中国文物报》2007年1月5日;又见《河南荥阳小胡村晚商贵族墓地》,载于《2006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7年。
    [4]中原地区殷商墓葬出土的编铙,大都是三件一套,如安阳大司空村M51、M288、M312、M663,花园庄东M54,郭家庄M160,戚家庄东M269,以及温县小南张的贵族墓等;殷墟妇好墓还出土有五件一组的编铙。参见方建军《河南出土殷商编铙初论》,《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3期。
    [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946页。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6年安阳大司空村南地的两座殷墓》,《考古》1989年第7期。
    [7][1 0][1 5]董作宾:《王孙舌考》,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第3卷第1期,1956年;又见《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3册,台北艺术印书馆,1977年,第793-801页。
    [8]何景成先生对金文“亚”的各家之说进行了较全面整理,详见其博士论文《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第27-30页,吉林大学2005年。
    [9]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9页。
    [1 2]张松林:《郑州市西北郊区考古调查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第4期。
    [1 3]夏正楷、张小虎等:《河南荥阳薛村商代前期(公元前1500-前1260年)埋藏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科学通报》2009年第12期。
    [1 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荥阳市关帝??庙遗址商代晚期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7期。
    [1 6]张国硕:《小双桥商代遗址的性质蠡测》,载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文明研究》,线装书局,2006年,第249-252页。
    [1 7]陈旭:《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即隞都说》,《中原文物》1997年第2期。
    [1 8]李维明先生主张郑州西北郊地区商代本名为舌地,周至汉晋时期渐为嚣、敖所替代,前后应具有演变传承关系。此观点值得重视。详见李维明《试论郑州隞、亳、管之地望》,《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4期。
    [1 9][20]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洼刘村西周早期墓葬(ZGW99M1)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6期;又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洼刘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中原文物》2001年第2期。
    [21](?)尊内底部及小(?)卣盖内、腹底均铸“(?)作父丁宝尊彝”;大(?)卣盖内铸铭“(?)作父丁宝尊彝”,腹内底部铸铭“作宝尊彝”。注[1 9]的两篇报导资料均把拓本搞混,特注明。
    [22]张松林、杜百廉:《中国腹心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94-200页。
    [23]唐兰:《史(?)簋铭考释》,《考古》1972年第5期。
    [24]饶宗颐:《甲骨文通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40、541页。
    [25]周永珍:《殷代“韦”字铭文铜器》,《出土文献研究》第1辑,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41-60页。
    [2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0年,第1524、1525页。
    [27]雒有仓:《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28]安阳市文物工作队:《1983-198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墓葬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7年第2期。
    [29]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吉林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30]杨肇清:《戈国考》,《河南文物考古论集》(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6-130页。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