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救灾中的以工代赈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民国时期,面对西北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在采取急赈的同时,积极实行工赈,其中道路整修方面成效最为明显。传统民间义赈在新型社会阶层的参与下,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华洋义赈会以修建水利设施和现代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以工代赈,对今天西北地区救灾防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引文
[1]陕西省气象局.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G].1976年编印.
    [2]振灾委员会.一年来之工作述略[R].1930年编印.
    [3]马宗晋,郑功成.中国地质地震灾害[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4]《救灾周刊》1921年1月16日第12期.
    [5]赈灾委员会.一年来赈务之设施[R].1929.
    [6]陕西赈务会工赈计划书[J].陕西赈务汇刊,1929(1).
    [7]钱刚、耿庆国.20世纪中国重灾百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西安市志编纂委员会.西安市志[M].西安:西安出版社,1996.
    [9]甘肃省工赈计划书[J].甘肃赈务汇刊,1933(2).
    [10]魏永理.中国近代西北开发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1]公牍[J].陕西赈务汇刊,1929(1).
    [12]刘五书.论民国时期的以工代赈救荒[J].史学月刊,1997(2).
    [13]陕西省工赈情况,陕西省档案馆藏件,全宗号9,目录号2,卷宗号742.
    [14]杨主席请塔德总工程师迅办引泾工程电[J].陕灾周报,1931(6).
    [15]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民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16]甘肃省政府训令[R].甘肃省政府公报,1929(82).
    [17]陕西省赈务会.陕灾特刊,1933(2、3).
    [18]林鹏侠.西行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19]中国第二档案馆.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档案选编[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0]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1]华洋义赈会.关于平凉段工程、彬县段工程、兰州段工程会计报告汇总[R].民国21赈务报告书,1933.
    [22]叶遇春.泾惠渠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邵力子1933年5月至1937年初担任陕西省主席。
    [23]华洋义赈会.甘肃华洋义赈会会计报告[R].民国12赈务报告书,1923.
    [24]华洋义赈会.民国十三年甘肃华洋义赈会会计报告[R].甘肃华洋义赈会会计报告,1924.
    [25]薛毅.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6]北京国际统一救灾总会编.北京国际统一救灾总会报告书[R].1922.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