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国河南大饥荒及其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民国时期,河南仍旧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区域。河南人主要是以谷子和小麦为生。当麦谷接连遭受水旱灾害的时候,这类农作物便全面歉收,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南人民遭遇了灭顶的灾难。然而,然而给河南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不仅仅是粮食的歉收,除开自然的原因,更深层的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如此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不仅是河南人民的惨痛经历,同时也给全中国人民带来很多启示。
引文
[1]李海文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180、275、275—276、142页.
    [2]王子官:《1942年大旱灾之汜水灾》,《河南文史资料》,第19辑,1985年,第43页.
    [3]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291页.
    [4]早在1992年,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编撰,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一书,即将1920—1931年视为“灾害群发时段”(该书,第47页);新近问世的《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再次明确认定这一段时间“为一典型的灾荒群发幕”(该书第513页,高文学主编,地震出版社1997年版)。但论证均较简略.
    [5]《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067-1068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原抗战》第338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①河南省赈务会编印《十八年豫灾纪实》,第121—124页.
    ②陈瀚笙:《难民的东北流亡》,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二号,1930年.
    ③《大公报》,1922年3月23日;1920年9月6日;《东三省被攫后“走关东”的劳工》,1935年3月17日.
    ④李海文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180、275、275—276、142页.
    ⑤王子官:《1942年大旱灾之汜水灾》,《河南文史资料》,第19辑,1985年,第43页.
    ⑥李文海等著:《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291页.
    ⑦早在1992年,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组织编撰,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一书,即将1920—1931年视为“灾害群发时段”(该书,第47页);新近问世的《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再次明确认定这一段时间“为一典型的灾荒群发幕”(该书第513页,高文学主编,地震出版社1997年版)。但论证均较简略.
    ⑧《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067-1068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⑨《中原抗战》第338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⑩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35页.
    李海文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0、275、275—276、142页.
    陈瀚笙:《难民的东北流亡》,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二号,1930年.
    河南省赈务会编印《十八年豫灾纪实》,第121—124页
    朱汉国、王印焕:《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与社会变迁》,《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
    【法】西尔维·布吕内尔(Sylvie Brunel)著,王吉会译《饥荒与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第5页.
    日内瓦大学的让·乔格勒(Jean Ziegler)教授于2000年9月被任命为联合国食物权利事务的专门报告人,负责检查关于食物权的文章,与各国政府和各个国际援助机构重新展开合作,以切实保证该项权利的有效实施。2000年初,让·乔格勒先后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就食物权议题提交了3份详细报告.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