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巴塘汉族移民与汉藏文化的多元共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巴塘是川藏线上的重镇,自清经营川藏道以来,为康区南部通衢。汉族移民逐渐增多,与当地固有的藏族形成多元融合的局面。文章梳理了汉族移民巴塘的历史,探讨了汉族移民与当地社会互动的内在机制,呈现出汉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具体形貌。以期对今日汉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与共生提供历史的镜像。
Batang is a strategic town in Sichuan- Tibet area. It has become the thoroughfare of southern Kham since Qing government operating Sichuan- Tibet road. The increasing Han- migrants and the local Tibetan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neatens the history of Han migrating into Batang,explor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an migrants and local society,and presents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historical image for today's Han- Tibet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action and symbiosis.
引文
[1]任乃强.任乃强藏学文集(一).西康图经[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p58-395
    [2]吴丰培辑.川藏游踪汇编.焦应旂.藏程纪略[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p14
    [3]王治.解放前康属商品经济概况.甘孜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Z].1986年,p124
    [4]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镇抚事宜、西藏纪游、西藏奏疏、康8纪行(合本)[G].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2年,p52
    [5]林孔翼、沙铭璞.四川竹枝词[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p244-248
    [6]来作中.解放前康区商业简述.甘孜州文史资料(第七辑)[Z].1988年,p101-102
    [7]江安西、李明忠.巴塘财神会的由来及其影响.巴塘志苑[Z].1985年第4期,p40
    [8]王纲编.大清历朝实录四川史料(上册)[G].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p273
    [9]杨仲华.西康之概况[J].新亚细亚.1930年,第1卷第2期
    [10]张玉林.巴塘历史沿革漫述[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
    [11]周霭联撰.西藏纪游[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p32
    [12]刘绍禹.西康巴安富源之略述及其开发之必要[J].康藏前锋,第3卷7期,p16-18
    [13]刘建邦.清末民国初西康东部各县垦务概况.甘孜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Z].1996年,p93-94
    [14]吴文渊.巴安县志资料[Z].1941年铅印本,p36
    [15]佚名.巴安农产物调查[N].经济汇报,1940年第1卷第15期,p36
    [16]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p175
    [17]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G].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p395-396
    [18]任乃强.民国川边游踪之西康札记[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p131、8
    [19]佚名.西康之种族情形[N].四川月报,1936年第9卷第4期,p240
    [20]吴丰培辑.赵尔丰川边奏牍[G].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p206
    [21]古纯仁.里塘与巴塘[J].康藏研究月刊,1948年第19期,p9-29
    [22]中国方志丛书·西部地方·第廿七号·西康建省记[Z].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p18
    [23]石硕、邹立波.汉藏互动与文化交融:清代至民国时期巴塘关帝庙内涵之变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p53
    [24]甘孜州文化局.康巴风情[Z].甘孜州泸定县印刷厂印制,1999年,p301
    [25]毅公.汉籍巴人与政府改进康省之责任关系[N].戍声周报,1938年第65期
    [26]宋兴富主编.藏族民间歌谣[M].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p45-71
    [27]钱召棠.巴塘志略.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Z].(第39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p506
    [28]《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1卷)[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p221
    [29]格桑泽仁、刘家驹.巴塘月令曲.巴塘志苑[Z].1985年第1期,p51
    1为了能与当地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陕西商人甚至还根据经验自编了汉藏对译的韵书,其中以下几句较为流行:“天叫朗,地叫沙,驴子孤日马叫打。酥油玛,盐巴察,大人胡子喀苏热。却是你,可是他,喝茶加统饭热玛。来叫学,去叫松,藏族百米汉叫甲。”
    1 表中数据来源于焦应旂《藏程纪略》、四川省巴塘县志编纂委员会《巴塘县志》、康定师专编写组编《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
    2 巴塘地区的藏汉联姻,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开初外来商户只能与藏族平民妇女联姻,后来才逐渐与贵族联姻”,而与贵族能够联姻的原因则在于“藏族平民妇女与外来户联姻,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加之清末实行改土归流,贵族的权势日趋衰落,社会地位日渐下降”,与之相应的则是外来户的经济、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并安居日久,已融入到当地社会,贵族与外来户之间的差距缩小,联姻也便自然而然了。
    1作者自注曰:“歧种人,即蛮娘汉父之称谓。”也有“扯格娃”之称,如任乃强便在《西康图经》中记载道:“番语,汉父番娘所生子女曰‘扯格娃'。……现在西康住民,什八九为番,什一维汉,百分之五六为其他民族。汉人之中,什九为扯格娃,什一为纯粹汉人而已。
    1据《康8纪行》记载,巴塘“旧有蛮城隍庙,神像戎装。近建汉城隍庙及关帝庙。西山一带,则皆喇嘛寺。”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