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发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我国抵御突发灾害能力较弱,洪涝、地震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灾情呈上升趋势,构建新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迫在眉睫。本文从突发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的内涵及其特点出发,拟对我国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的构建提供对策建议。
引文
[1]金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J].北京:中国科技纵横,2003:97-101.
    [2]李永.巨灾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与补偿机制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07:250-263.
    [3]李永,许学军,刘鹃.当前我国巨灾经济损失补偿机制的探讨[J].灾害学,2007:36-42.
    [4]把志平.巨灾风险危害与保险经济保障对策[J].灾害学,1991:59-62.
    [5]杨馥,梁静.浅析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5:23-24.
    [6]蒋维,金磊.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5-129.
    [7]李民.浅析风险管理[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46-60.
    [8]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12-18.
    [9]刘翼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风险评价”实例[J].云南环境科学,2003:16-19.
    [10]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2-6.
    [11]孙绍骋.中国救灾制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05-209.
    [12]戚学森.民政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36-145.
    [13]赵顺盘.民生——和谐社会的根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82-94.
    [14]董华,张吉光等.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9-50.
    [15]莫于川.政府法制新课题:大力加强公共应急法制建设[N].法制日报,2003-05.
    [16]方宁等.突发事件的公共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0-71.
    [17]郭济.中央和大城市政府应急机制建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9-25.
    [18]薛澜,钟开斌.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挑战与重构[J].2005(3).
    [19][U.S.]Harrington,Niehaus.Chenbing Zheng,such as translation.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63-7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