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地震灾后受损植被状况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植被特征,阐明了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山地景观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植被影响程度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
引文
[1]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退化山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研究[A].见: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编.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5:417~422.
    [2]包维楷,王春明.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J].山地学报,2000,18(1)∶57~62.
    [3]包维楷.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24~329.
    [4]崔鹏,韦方强,何思明,等.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及减灾措施[J].山地学报,2008,26(3):280~282.
    [5]甘书龙.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上篇)[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6]胡鞍钢.特大地震灾害的应对周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4):5~14.
    [7]李承彪.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11~239.
    [8]李崇巍,刘丽娟,孙鹏森,等.岷江上游植被格局与环境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404~409.
    [9]刘凯,廖顺宝,张赛.中国地震发生频率与烈度的空间分布[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3~18.
    [10]刘世荣,孙鹏森,罗传文,等.岷江上游生态水文研究图集[M].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2008.
    [11]刘兴良,慕长龙,宿以明,等.四川西部干旱河谷自然特征及植被恢复与重建途径[J].四川林业科技,2001,22(2):10~17.
    [12]刘兴良,杨冬生,刘世荣,等.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途径及其生态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5,26(1):1~8.
    [13]卢涛.岷江上游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18~23.
    [14]慕长龙.四川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9,20(2):16~22.
    [15]彭立,苏春江,徐云,等.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J],2007,23(6):546~548.
    [16]吴宁.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理论与岷江上游的实践[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7]袁艺,王理,白海玲.中国的地震灾情及其区域分异[J].自然灾害学报,2001,10(1):59~64.
    [18]张文辉,卢涛,周建云,等.岷江上游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6):888~894.
    [19]朱鹏飞,李德融.四川森林土壤[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7~62;216~221.
    [20]Halvorson S J,Hamilton J P.Vulnerability and the erosion of seis-mic culture in mountainous central Asia.Mountain Research andDevelopment,2007,27(4):322~33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