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研究报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al organization,缩写为NGO)在"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具有快速反应与自主参与、填补信息缺口、满足个性化需求、帮助"造血"能力恢复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前期的无序涌入和后期的大量撤离、与政府合作的"两极化"、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和内部管理薄弱、资金筹措困难和来源有限等问题。建立全国性灾后重建NGO管理机制、畅通NGO注册渠道、加强NGO内部管理与自身能力建设、增进NGO的社会认知和认同以及树立NGO的志愿服务精神等,对构建中国特色的NGO发展模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
引文
[1]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2]林闽钢,战建华.灾害救助中的NGO参与及其管理——以汶川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为例[J].非营利组织,2010,(3).
    [3]李廷.善治理论在我国危机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以汶川大地震为例[J].新西部,2010,(12).
    [4]章剑锋.四川震后两年:NGO与政府开始蜜月[J].社会,2010,(10).
    [5]Dorothy E.Leidner,Gary Pan,Shan L.Pan.The Role of IT in Crisis Reponse:Lessons from the SARS and Asian TsunamiDisaters[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2009,18(2).
    [6]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波斯特曼,刘水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7]肖振涛,樊岸青.汶川地震中NGO的功能分析[J].传承,2010,(5).
    [8]张强,余晓敏,等.NGO参与汶川灾后重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韦克难,冯华,张琼文.NGO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概况调查——基于社会工作视角[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2).
    [10]邓国胜,韩俊魁,等.汶川大地震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启示[J].博览群书,2010,(1).
    [11]包丽敏.谁来执掌760亿元地震捐赠?[N].中国青年报,2009-08-12.
    [12]刘春森.从法团主义视角解读我国政府与NGO的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13]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崔博.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18).
    [15]郑国安,等.国外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概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6]陈校.志愿服务的管理模式研究:前置性承诺与后置性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09,(8).
    [17]李迎春.我国NGO之组织治理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4).
    [18]柏晶,周定财.我国非政府组织志愿失灵问题浅析[J].科学与管理,2010,(3).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