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线性与非线性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人工神经网络的诞生、发展、走向低潮、再发展到今天的再度辉煌为背景,阐述了科学方法中复杂与简单、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指出线性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非线性是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是线性反映的目的。
引文
〔1〕HolgerR.MaierandGraemeC.Dandy,Theuseofartificialneuralnetworksforthepredictionofqualityparameters,WaterResourcesResearch,Vol.32,No.4,April1996.〔2〕Kuo-linHsu,etal.,Artificialneuralnetworkmodelingoftherainfal-runofproces,WaterResourcesResearch,Vol.31,No.10,Oct.1996.〔3〕刘国栋,丁晶:应用BP网络研究气候变化对雅砻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1997年第5期。〔4〕韩志强,王碧泉:基于神经网络的强震中短期预测方法,地震学报,1997年第4期。〔5〕张德政等:用神经网络评价边坡稳定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年第1期。〔6〕周继成等:人工神经网络,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年。〔7〕陆以勤,韦岗:从复杂性科学再认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1期。〔8〕孙小礼等:方法论(自然辩证法通论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9〕游佩林,黄欣:自然界中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5期。〔10〕谷超豪:非线性现象的共性与个性,科学,1992年第3期。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