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形原理建立小流域泥沙输移比模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长江上游川中紫色土丘陵区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产沙源之一。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及治理后减沙效益的评价均需要对小流域的地面侵蚀量、泥沙输移量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报。通常小流域的输沙量通过水文泥沙测站监测资料获得,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地区没有水文泥沙测站,利用长江流域的地形资料,应用分形理论的自相似原理,探讨泥沙输移比与小流域集雨面积的关系,并得出泥沙输移比(SDR)的统计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估算紫色土丘陵区资料短缺小流域的输移比和产沙量。
引文
[1] 陈永宗,景町等.黄土高原现代侵蚀与治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 余剑如,史立人.长江上游的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水土保持通报,1991,(1):23~26.
    [3] 李青云,孙厚才等.川中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量的确定,见: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380~384.
    [4] 牟金泽,孟庆枚.论流域产沙量中的泥沙输移比.泥沙研究,1982,(2):19~22.
    [5] RobinsonAR.Sedimentyieldasafunctionofupstreamerosion.SSSASpecialPubl.1979,(8).
    [6] 尹国康等.高原小流域特性指标勺产沙统计模式.地理学报,1989,(1):28~32.
    [7] 汤一波,金忠清.分形理论在紊流力学中的应用.河海科技进展,1992,(3):11~13.
    [8] 洪时中,洪时明.地学领域中的分维研究:水系地震及其他.大自然探索,1988,(2):33~3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