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形态探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从形态规划的角度对伪满“新京”规划方案进行解读:分析田园城市的设计思想在这一方案中的应用,将近代华盛顿规划、堪培拉规划与伪满“新京”规划进行对比,从而揭示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对近代长春城市形态规划的影响。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orm,the article interprets the Changchun City Plan in the Manchukuo period(1932~1945).It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Garden City theory in the Plan,and compares the Plan with those of Washington D.C.and Canberra.The article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 em city planning theory on the urban form of modem Changchun City Plan.
引文
①这一时期推出的伪首都规划在当时也被称为《大新京都市计划》。
    ②关于邻里单位在这一规划中的介绍,见李百浩的博士学位论文《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97,P225。
    ③关于当时中国的规划者对田园城市的理解,见何刚著《近代视角下的田园城市理论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6[2]:71~74.同济大学出版社.
    ④这四条绿带,是可以完成田园城市中绿带内布置公建的构思的。比如牡丹公园中的神武殿就是宗庙建筑。
    ⑤关于城乡间100m宽的绿化隔离带,一般认为主要肩负的是军事隔离的作用。但是,绿带客观上也起到了阻止主城无序扩张的作用。
    ⑥见《当代长春城市建设》,1988.P34。
    ⑦这里的“新国家”指的是伪满洲国这一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始终未被当时和以后的中国政府及国际社会所承认。但从它是在殖民地新建立的政权这一角度来看,与18世纪的美国和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有一定的可比性。
    ⑩见约翰·M·利维著《现代城市规划》,2003,P31。
    (11)对华盛顿规划的评论见:约翰·M·利维著《现代城市规划》,2003,P31以及Roger Trancik著Finding Lost space,1986,P149。
    (12)见孙晖、梁江著《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建筑创作,2002[02~03]:12~15。
    (13)当时规划的比较标准的街区尺度为南北向“60间”(109米),东西向“120间”(218米)。见于维联主编《长春近代建筑》,2001,P50。
    (14)见埃德蒙·N·培根著《城市设计》,2003,P309。
    (15)南岭的位置可以参看图4-b中“文教区”的位置。
    (16)“托满洲之名,行日本之实”,文出自Guo Qinghua的Changchun:unfinished capital planning of Manzhouguo,原文为:“capital city of Manzhouguo and modem capital of the Japanese Empire.The former was by name and the latter was real.”Urban History,P116.
    (17)1933年公布《国都建设规划法》,1934年公布《都市规划标准》,1936年公布《都邑规划法》。见:于维联主编《长春近代建筑》,2001,P114。李百浩的博士学位论文《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97,P202。
    (18)《长春近代建筑》、《满洲建国五省富源》等多处有述。
    (19)见于泾著《长春史话》,2001,P206。
    (20)长春规划的重要顾问佐野利器本人也是研究地震与城市、建筑关系方面的专家。
    (21)见:李百浩著《1945年前日本近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与特点》,城市规划汇刊,1994[5]:30~38。同济大学出版社.越沢明著「战时期都市计画,1931~1945年」,都市计画,1986[12]:34~37。
    (22)见:「满洲国现势」,1933,P143~145。藤曲政信著「满洲建国五省富源」,1933。
    (23)目前,长春市新建设的开发区多在城市南侧。而铁北及铁西地区的发展依然滞后于中心城区。市政府也在铁北一侧新建设了长春火车站北站,希望借此带动铁北地区的发展。
    (24)当时计划和已经建造的有亚洲最大的天文馆、最大的动植物园,规划最大的人工森林等大型工程。另外,长春也是第一个全面实施冲水式厕所的亚洲城市。这些是东京所不具备的。
    (25)见李百浩、韩秀著《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中关于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的难点方面的论述。城市规划,2000[12]:34~50。
    [1]Guo,Q.,Changchun:Unfinished capital planning of Manzhouguo,1932-1942[J].Urban History,2004,31:100~117.
    [2]Hall,P.,Cities of Tomorrow[M].Basil Bhckwell,1988.
    [3]Trancik,R.,Finding Lost Space [M].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6.
    [4]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埃德蒙·N·培根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当代长春城市建设编辑部.当代长春城市建设[M].1988.
    [8]顾万春,李荣先主编.长春城市变迁[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
    [9]何刚.近代视角下的田园城市理论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6 [2]:71~74.同济大学出版社.
    [10]李百浩.1945年前日本近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与特点[J].城市规划汇刊,1994[5]:30~38.同济大学出版社.
    [11]李百浩.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
    [12]李百浩,韩秀.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J].城市规划,2000[12]:34~50.
    [13]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曲晓范.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3[1]:155~161.
    [15]沈玉麟编著.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6]首都建设计画国都建设局[M]//满洲国现势.1933.
    [17]孙晖,梁江.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J].建筑创作,2002[02~03]:12~15.
    [18]藤曲政信著.满洲建国五省富源[M].满洲通信社,1933.
    [19]于泾著.长春史话[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20]于维联主编.李之吉,戚勇执行主编.长春近代建筑[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21]约翰·M·利维著.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2]越沢明.戦时期都市计画,1931~1945年[J].都市计画,1986[12]:34~37.
    [23]张京祥编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