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区抗逆力培育: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的社会工作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mmunity Resilience Cultivation: Social Work Strategies for the Governanc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Settlements
  • 作者:刘玉兰 ; 彭华民
  • 英文作者:Liu Yulan;Peng Huamin;
  • 关键词:社区抗逆力 ; 流动人口聚居区 ; 社区治理 ; 社会工作
  • 中文刊名:人文杂志
  •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 机构: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
  • 出版日期:2019-08-07 17:25
  • 出版单位:人文杂志
  • 年:2019
  • 期:0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系统视角下流动儿童权利保护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13CSH100);; 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 语种:中文;
  • 页:119-127
  • 页数:9
  • CN:61-1005/C
  • ISSN:0447-662X
  • 分类号:C916
摘要
如何激活流动人口能动性是当前聚居区治理的重要议题。流动性使流动人口聚居区普遍面临组织碎片化、管理松散、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模糊等问题。居委会-物业的治理结构由于对居民能动性和需要关注不足,而使聚居区治理陷入了"行动的困境"。社区抗逆力由于主张关注边缘社区内部优势和潜能,实现了治理向"优势取向"的转型。此视角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模式具有治理结构动态转换、内在资源挖掘和治理方法革新的特点,并形成了具体的实践评估、实践框架、实践内容和实践目标策略。当然,社区抗逆力视角下社会工作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中的持续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基层治理专业化的议题。
        
引文
(1)④ 唐有财:《双重转型、双重张力与流动人口治理框架的建构》,《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2)田丰:《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3期。
    (3)朱妍、李煜:《“双重脱嵌”:农民工代际分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4)王星:《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理论转向》,《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2期。
    (5)朱健刚、陈安娜:《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1期。
    (6)王海侠、孟庆国:《社会组织参与城中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北京皮村“工友之家”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第11期。
    (7)文雅、朱眉华:《探索“社会支持”为本的社会工作干预——以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服务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8)任焰、潘毅:《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开放时代》2006年第3期。
    (9)任焰、潘毅:《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
    (10)任焰、梁宏:《资本主导与社会主导——“珠三角”农民工居住状况分析》,《人口研究》2009年第2期。
    (11)高红:《城市基层合作治理视域下的社区公共性重构》,《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12)范可:《流动性与风险:当下人类学的课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13)陈鹏:《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模式及其治理绩效——以四个商品房社区为例》,《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3期。
    (14)樊佩佩:《流动的治理——城市基层社会的公共性困境探察》,《学术研究》2016年第7期。
    (15)刘佳燕、沈毓颖:《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12期。
    (16)Fikret Berkes and Helen Ross,“Community Resilience:Towar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vol.26,no.1,2013,pp.5~20.
    (17)朱华桂:《论风险社会中的社区抗逆力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18)徐选国、赵环、徐永祥:《社会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因、空间与策略》,《探索》2014年第6期。
    (19)Lesley Chenoweth and Daniela Stehlik,“Building Resilient Communities: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Rural Queensland,” Australian Social Work,vol.54,no.2,2001,pp.47~54.
    (20)[英]Robert Adams:《赋权、参与和社会工作》,汪冬冬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9~20页。
    (21)文军:《社会工作模式及其本土化反思——论社会工作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类型》,《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3期。
    (22)张和清:《中国社区社会工作的核心议题与实务模式探索——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东南学术》2016年第6期。
    (23)蔡禾、张蕴洁:《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整合——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3期。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 stats. gov. cn/tjsj/zxfb/201804/t20180427_1596389. html.
    (2)唐有财:《双重转型、双重张力与流动人口治理框架的建构》,《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3)熊光清:《从限权到平权: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演变》,《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
    (4)田毅鹏:《流动的公共性》,《开放时代》2009年第8期。
    (5)陈丰:《协同治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策略选择》,《人口与发展》2015年第3期。
    (6)高春凤、赵仲杰:《社区化多元共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管理观察》2014年第10期。
    (7)徐伟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与前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