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粤汉铁路湖南段建设三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ree Issu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nan Section of the Canton-Hankou Railway
  • 作者:张卫东
  • 英文作者:Zhang Weidong;
  • 关键词:粤汉铁路 ; 湖南 ; 早期勘路 ; 收归国有 ; 经济调查
  • 中文刊名:社会科学动态
  • 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动态
  • 年:2019
  • 期:02
  • 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粤汉铁路与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898—1937)”(2017058)
  • 语种:中文;
  • 页:88-106
  • 页数:19
  • CN:42-1889/C
  • ISSN:2096-5982
  • 分类号:F532.8
摘要
铁路建设的前提是线路走向的勘定,粤汉铁路的早期勘路考虑了靠近政治中心、利于开采矿藏、利于农业和其它工业的开发、工程易于进行等原则。粤汉铁路的建设充满了曲折,官办还是商办曾长期争论。其中粤汉铁路的收归国有进行了两次,一次是晚清宣统时期,另一次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主要是在民国初年。民国初年,粤汉铁路的顺利收归国有,是因为当时国内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还有部分人对于铁路国有和借款筑路持有怀疑的态度,但社会舆论却普遍认为干路国有和借款筑路是兴办干线铁路的必由之路。在粤汉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还曾对沿线的经济状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湖南境内粤汉铁路沿线的经济调查,对于铁路部门掌握湖南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状况,并依据这种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运输政策,对于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部门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于铁路沿线城镇与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引文
(1)知我:《粤汉铁路完成与中国交通之重要》,《邮协月刊》1937年第5卷第1期。
    (2)林朝杰:《粤汉铁路完成与四省特产经济关系》,《新生路月刊》1937年第4期。
    (3)请分别参见拙文《地方利益与粤汉铁路湖南段之走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粤汉铁路株韶段建设三题》,《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第11期;《粤汉铁路与晚清湖南政治变迁》,《中州学刊》2018年第7期;《粤汉铁路与近代区域经济社会变迁》,《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铁路社团与民国粤汉铁路之续建》,《学术研究》2018年第9期;《粤汉铁路与湘米销粤》,《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等等。
    (4)参见刘统畏主编:《铁路修建史料(1876-1949)》(第1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页。
    (5)《完成粤汉铁路进行程序》,《广东建设公报》1928年第3卷第2期。
    (6)凌鸿勋:《株韶段完工与所得筑路之教训》,《交大季刊》1936年第22期。
    (7)于治民:《旧中国铁路分布及国有铁路选线原则》,《民国春秋》1993年第1期。
    (8)(9)(11)参见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2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38、915、438页。
    (10)比如,20世纪30年代,粤汉铁路株韶段在建设过程中,坪石至乐昌段,若穿过大瑶山,线路最近,但工程极为浩大,最后决定放弃这一线路,改走他线,虽然线路延长11.6公里,但工程难度却大大降低。参见于治民:《旧中国铁路分布及国有铁路选线原则》,《民国春秋》1993年第1期。
    (12)王辉、刘冲、颜色:《清末民初铁路建设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学报》2014年第3期。
    (13)(15)(30)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1《长沙陈右帅来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749、749、749页。
    (14)(16)(33)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下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606、1606、1606页。
    (17)罗国瑞(1860-?),字岳生。广东博罗人。1872年赴美留学,为我国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肄业于美国伦斯利亚工程专门大学堂。归国后,曾参加过京汉、粤汉、滇桂等各铁路勘测工作。历任江南海关道、署洋务差总管,安南两广勘界事宜专管,湖广大冶铁路、津浦铁路南段总局总办,邮传部路务议员、交通部技正、技监等职。参见张熊、刘兴洲主编:《罗氏源流》,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南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8年刊印,第166页。
    (18)(19)朱从兵:《张之洞与粤汉铁路---铁路与近代社会力量的成长》,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5-89、93页。
    (20)今属湖南省岳阳县。
    (21)迈,英文Mile(英里)音译。1英里=1.6公里。
    (22)今属湖南省湘潭市。
    (23)今属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白石渡镇,白石渡位于湘粤交界处。
    (24)今属湖南省株洲市。
    (25)折岭是湘粤古道(郴州段)即骡马古地道势最高、地形最陡峭的一段,是古今交通要道的一个重要节点。过去的折岭是一个繁华热闹之地,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流传的民间故事很多。湘粤古道连接湖南与广东两省,南起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水牛湾,北至湖南省郴州市郴州裕后街。其中湖南境内部分南起宜章县南关街三星桥,也称“九十里大道”或“骡马古道”。这条湘粤古道在上海兴起之前一直是岭南联系湖南及中原的重要陆路通道。陈宝箴说:“通商以前,两广往来商货,由宜章、湘潭以达汉口,故湖南商务最盛。今则悉从广东航海,自上海溯江上行。……粤盐逾岭行销,郴、桂地形峻险,小民徒行负贩崎岖山谷之间,以求微利。”参见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上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60页。
    (26)王尔敏、吴伦霓霞编:《盛宣怀实业函电稿》(下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版,第625-626页。
    (27)《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续约》第二款载:“经总工程司测勘,武昌至广州绕经三水740英里,萍乡枝路66英里,岳州枝路25英里,湘潭枝路9英里,避车旁路78英里,即共计918英里”。参见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2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12页。按,《交通史·路政编》所载《美国合兴公司粤汉铁路借款合同》中岳州枝路为35英里。参见国民政府交通部、铁路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路政编》(第14册),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1935年版,第6页。多数文献岳州枝路均记载为25英里,故《交通史·路政编》记载有误。
    (28)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中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205页。
    (29)“湘”,原文如此,疑当为“浑”。
    (31)政协萍乡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萍乡文史资料》1984年第2辑,第95页。
    (32)沈云龙访问、林能士、蓝旭男记录:《凌鸿勋口述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71页。
    (34)“粤”,原文如此,当为“湘”。
    (35)顾家相:《筹办萍乡铁路公牍》附刻《萍醴铁路始末》,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03页。
    (36)苑书义等编:《张之洞全集》(第5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743页。
    (37)张之洞:《湘路商办窒碍难行,应定为官督商办,并举总理、协理折》(1907年1月11日),载周正云辑校:《晚清湖南新政奏折章程选编》,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573-579页。
    (38)该年12月张祖同死,以魏允恭调补。
    (39)(59)(62)(65)(66)(71)(73)宓汝成编:《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06、107-108、17、17、19、20页。
    (40)(47)谭人凤:《忆克强先生》,载郭汉民、杨鹏程主编:《湖南辛亥革命史料》(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1、51-52页。
    (41)谭人凤:《石牌叟词》,载石芳勤编:《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页。
    (42)叶公绰:《对于粤汉铁路完成之感想》,载杨裕芬等编:《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纪念刊》,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1936年刊行,第7页。
    (43)关赓麟:《痛定思痛之粤汉路》,载杨裕芬等编:《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纪念刊》,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1936年刊行,第14-15页。
    (44)罗永绍:《谭石屏先生事略》(1936年),载郭汉民、杨鹏程主编:《湖南辛亥革命史料》(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92页。
    (45)谭人凤《石牌叟词》亦言及此事,曰:“委常某某清查旧时购地”,参见石芳勤编:《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页。
    (46)谭人凤《石牌叟词》亦言及此事,曰:“委一流氓毕某某为总办”,参见石芳勤编:《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页。
    (48)陈雨声:《粤汉铁路建设史略》,《铁道半月刊》1936年第9期。
    (49)(50)(51)(54)谭人凤:《粤汉路事说帖》,《民立报》1912年7月8-9日,载石芳勤编:《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53、61、55-56页。
    (52)谭人凤:《致全湘父老兄弟书》,《民立报》1912年7月6、8日,载石芳勤编:《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页。关于湘路公司筹集股款之数额,有多种说法,何智能综合各家说法,认为湘路公司所筹款项的数额如下:1911年6月,为4663128两(6521857元);1911年9月,为4913745两(7125375元);1913年9月,为9113880元。当时银与银元的比价大致为1︰0.715。参见何智能:《湖南保路运动研究(1904-1911)》,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11页。
    (53)(58)谭人凤:《致全湘父老兄弟书》,《民立报》1912年7月6、8日,载石芳勤编:《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2、62页。
    (55)盛宣怀:《愚斋存稿》卷19《派查湖南湖北路工暨股捐情形折》(宣统二年九月,1910年10月),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版,第498页。
    (56)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7《寄武昌瑞华帅成都王采帅广州张坚帅长沙杨俊帅》(宣统三年五月初四日,即1911年4月31日),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13辑,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版,第1643页。
    (57)谭人凤:《致湘路股东书》,《民立报》1912年7月8日,载石芳勤编:《谭人凤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6页。
    (60)《川粤汉借款又有小争执》,《申报》1913年3月8日。
    (61)参见武恭忠:《粤汉铁路修建始末》,载武汉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编:《春兰秋菊集〈武汉春秋〉二十年文存》,武汉出版社2003年版,第692页。
    (63)辛亥革命后,湘路公司总理余肇康因病难以任事,湖南都督谭延闿遂委陈文玮担任总办。湘路股东随即组织湘路促进会,召开全体股东会,推举陈文玮为总理,龙璋、文斐为协理。参见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1卷)《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第二次修订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页。
    (64)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通鉴》(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08页。
    (67)1913年2月3日,袁世凯任命岑春煊为汉粤川铁路督办,以代黄兴,岑与袁原本是政敌,之所以接受任命,其原因是“盖铁路财源既富,督办可借护路之名寄以军令;袁以岑继黄,可缓和国民党之反感;而岑更思乘机重整军力,双方均有所图谋。岑原计以率往福建之卫队1000人及将龙济光部6000人自广西北调为基本队伍;不意正调动问,袁即用种种方法,不使此一兵力集中,反使趋于分散,岑始知为袁所玩弄,愤而返沪,而倒袁之意又复加甚。”参见吴相湘:《民国政治人物》,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
    (68)(69)《湖南粤汉铁路公司代表陈文玮傅定祥呈请交通部根据前清原案办理文》,《交通丛报》1913年第4期。
    (70)《邮传部、度支部、督办铁路大臣会奏折》(宣统三年五月,1911年6月),载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3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247页。
    (72)参见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路政编》(第14册),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1935年版,第178页;风岗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上海书店影印1946年版,第146页。
    (74)(75)参见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2页。注:本着更为便于观察起见,此表相对于原表有一定调整。
    (76)参见国民政府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路政编》(第10册),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1935年版,第64页。
    (77)张茂鹏:《梁士诒》,载杨大辛主编:《北洋政府总统与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55页。
    (78)风岗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上海书店影印1946年版,第147页。
    (79)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下册),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53页。
    (80)徐吉谦、陈学武主编、任福田、严宝杰主审:《交通工程总论》(第4版),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136-137页。
    (81)(82)《铁道部训令》(业字第1917号,1936年5月21日),《湘鄂铁路旬刊》1936年第136期。
    (83)《指定各营业区人员调查沿线经济情况》,《粤汉月刊》1937年第1卷第1、2期。
    (84)谭沛霖讲、高振华记:《铁路沿线经济调查之功用及方法》,《经济学报》1934年第3期。
    (85)国民政府铁道部:《粤汉铁路株韶段经济调查报告书》,铁道部业务司调查科1934年刊行,“商业”,第K3-K4页。
    (86)国民政府铁道部:《粤汉铁路株韶段经济调查报告书》,铁道部业务司调查科1934年刊行。
    (87)参见《粤汉路员工抗敌后援会积极进行各项工作》,《大公报》(长沙)1937年8月21日。
    (88)(89)范广练:《湖南醴陵县属产煤状况与粤汉铁路之关系》,《铁路杂志》1935年第1卷第2期。
    (90)(91)黄秉镛:《衡阳区所属城镇调查报告书》,《粤汉月刊》1937年第1卷第4期。
    (92)廖仲衡:《粤汉铁路株韶段沿线之地价问题》,《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版,第43803页。
    (93)廖仲蘅:《株韶段沿线农产物及其运销概况》,《粤汉月刊》1937年第1卷第3期。
    (94)(95)孙宕越:《粤北与赣南湘南之交通与运输》,《地理学报》1937年第4卷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