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胡风与柳青:兼论“当代文学”的追求与线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Hu Feng and Liu Qing: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the Pursuit and Clu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作者:王逸凡
  • 英文作者:WANG Yi-fan;Department of Chinese, Sun Yat-Sen University;
  • 关键词:胡风 ; 柳青 ; 《创业史》 ; 当代文学
  • 英文关键词:Hu Feng;;Liu Qing;;Builders of a New Life;;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中文刊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山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01
  • 语种:中文;
  • 页:41-48
  • 页数:8
  • CN:46-1076/C
  • ISSN:1674-5310
  • 分类号:I207.425
摘要
"新时期"到来之际,晚年胡风对柳青投注了令人感到意外的关心与欣赏。在1978年写下的《怀念柳青兼评他的〈创业史〉》中,胡风对《创业史》的评价和对柳青境遇的把握,既有"洞见"又包含着"误读"。"洞见"意味着胡风与柳青存在隐秘的现实主义文学关系,而"误读"背后凸显出来的关于历史记忆与文学判断、身心创痛与情感追问之间的复杂联系,则体现了两人达成的跨越时空距离的文学与情感纽带。这不仅为今天提供了一条探究"当代文学"历史面貌、真实追求与内在矛盾的理解线索,同时也将启发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革命的重新思考。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era", Hu Feng in his later years took a surprising interest in and appreciation for Liu Qing. In his "A Reminiscence of Liu Qing and A Review of Builders of a New Life ", Hu Feng's evaluation of Builders of a New Life and his comprehension of Liu Qing's situation have both "insights" and "misunderstanding". By the "insights" is meant that Hu Feng and Liu Qing have a hidden literary relationship of realism, whil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ical memory and the literary judgment as well as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pain and the emotional inquiry highlighted by "misunderstanding" reflects the literary and emotional ties that they have attained across time and space. This will not only provide a clue for a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true pursuits and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t present, but also inspire a rethink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revolu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引文
(1)胡风:《致牛汉》,《胡风全集》第9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52页。
    (2)程光炜:《新时期的“死魂灵”---读七八十年代之交〈新文学史料〉的回忆和悼念文章》,《扬子江评论》2017年第1期。
    (3)牛汉:《重逢》,晓风主编:《我与胡风》(增补本),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20页。
    (1)胡风:《胡风书话》,张晓风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381页。
    (2)梅志:《胡风传》,《梅志文集》第3卷,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56页。
    (3)胡风:《致梅志》,《胡风全集》第9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23页。
    (4)胡风:《怀念柳青兼评他的〈创业史〉》,《胡风全集》第6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98页。
    (5)胡风:《青春的诗》,《胡风全集》第3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63页。
    (6)任文:《中国农村合作化初期的史诗---评〈创业史〉》,《人民文学》1960年6月号。
    (7)胡风:《怀念柳青兼评他的〈创业史〉》,《胡风全集》第6卷,第598页。
    (1)柳青:《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延河》1978年5月号。
    (2)胡风:《怀念柳青兼评他的〈创业史〉》,《胡风全集》第6卷,第599页。
    (3)刘可风:《柳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161页。
    (4)2017年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凯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做了一场题为“‘理想人物’的历史生成与文学生成---梁生宝形象再认识”的讲座,其中提到柳青在当代文学作家中的“罕见”意义,令笔者印象很深。讲座之后程凯老师又启发了笔者对于胡风与柳青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在此表示感谢。
    (1)参见胡风:《胡风全集》第10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2)“解放后,海燕书店与群益出版社、大孚出版公司于一九五二年一同合并组成公私合营新文艺出版社,俞任经理。”参见胡风:《〈七月〉作者与海燕书店》,《胡风全集》第7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1页。“俞”为俞鸿模,印尼归国华侨,出版家,海燕书店创办者、发行人,胡风好友,曾出版多部胡风著作。
    (3)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中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93页。
    (1)胡风:《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文艺形式》,《胡风全集》第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15页。
    (1)《〈种谷记〉座谈会》:《中国当代文学资料》编辑委员会:《柳青专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9-132页。
    (2)刘可风:《柳青传》,第340页。
    (3)关于作为政治范畴的“人民战争”的论述,参见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短二十世纪》,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40-146页。
    (1)柳青在1958年回顾“双百方针”与“反右”运动时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学界引起的波动,对我没有多大影响。我由于早晚的时间大多被农村工作占去,所以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报刊上的文章。许多有问题的文章,我是在被批判的时候才看。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业社的事情上,所以对文艺思潮方面的问题,注意也不够。”参见柳青:《一个总结》(节录),蒙万夫等编:《柳青写作生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41页。
    (2)[匈]卢卡契:《叙述与描写---为讨论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而作(193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39页。
    (3)程光炜:《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页。
    (4)洪子诚对建国后周扬的分析,点到这一值得玩味之处。参见洪子诚:《材料与注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19页。
    (5)柳青:《和人民一道前进》,蒙万夫等编:《柳青写作生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8页。
    (6)刘可风:《柳青传》,第447页。
    (7)刘可风:《柳青传》,第44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