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交易已成为金融市场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金融产品。此类交易虽是自传统金融交易“衍生”而来,其发展却有后来居上、取而代之之势。良好的金融衍生交易市场也日渐成为衡量一国金融市场是否完整和成熟的标志。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加大了发展金融衍生市场的力度,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开放、完善金融衍生市场,以增强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并将此举视为保护或争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的重要措施。发展金融衍生交易市场及其产品,不仅是为了顺应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潮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而且最重要的是金融衍生交易其本身确实具有转移风险、发现价格等不可替代的良性功能,在降低交易成本、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诸多正面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到2005年,衍生产品的市场交易额已经增加到全球所有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和债券的金额的五倍以上。
     金融衍生交易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变化繁多,是基于多类金融资产和基础金融交易产生的,并涉及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国际法律的冲突问题,各国及国际上对此类交易尚缺乏针对性的法律规定,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规制,因此,交易的法律风险很大。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国际上因金融衍生交易而产生的亏损有半数源自于法律风险。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美国安然帝国的崩溃等都与金融衍生交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金融衍生业务始于1997年3月中国银行开办的具有远期交易性质的远期结售汇业务,随着我国金融业务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交易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境外金融市场也正在加快发展与中国金融市场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境外已有数种中国金融衍生产品或中国概念的金融衍生产品。如2003年香港交易所推出H股指数期货、2004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中国指数期货产品,2006年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2006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的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等期货和期权交易等等。这些境外上市的金融衍生品将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产品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金融定价权旁落境外的危机。
     2006年11月份,按照我国入世时的承诺书,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全面开放。然而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目前在金融衍生交易方面的直接立法规定非常少,而且现有的一些基本法律制度如合同、外汇、担保、破产、证券等与通行的法律惯例有一些不相融合的地方,从事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风险比较大。
     针对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状况,笔者希望能够归纳、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先进的制度、成熟的做法,结合我国金融衍生交易发展以及监管的现状,针对我国金融衍生交易监管的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As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financial derivatives have been most energetic and effective financial product.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but it is more competitive. A good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becomes the signal of maturity of a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market of a country. Since 1990s, both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which have new markets, encourage to develop their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market to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get important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So many countries try develop their derivatives trade market because not only it is trend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its advantages in decreasing cost of trade,stabilizing financial market, encouraging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By 2005, the notional size of the derivatives market had grown to over five times the total capitalization of all exchange-traded equity and debt in the world.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has its advantages; however, it also has some legal risks 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products contain so many types based on different financial assets and basic financial trade, and are related to so many law departments that many countries do not have effective measures on regulation of it.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half of losses occurred in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is resulted from legal risks. Bankruptcy of Barings Bank and collapse of Enron have some connections with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In China, busines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has been done from March 1997 when China Bank started RMB forward transactions. As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business appears, more and more Chinese corporations, especially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becoming interested in transaction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At the same time, as Chinese economics has more and more connec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financial market abroad is developing financial derivatives products connected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and have created a lo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product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Chinese market. These financial derivatives haveeffected our financial market in some sense and bring us crisis of losing right of fixing price.
     According to the Protocol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finance market has been completely open to the world since November 2006.However,to meet challenges and take opportunities,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really needed in China. Now Chinese principal legal regulations are contract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such as contract law、exchange、collateral、bankruptcy、securities, etc. Therefore how to regulate the transaction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 China becomes task of top priority.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de, author hopes to conclude and summarize successful lessons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legislation work of our country.
引文
1 René M. Stulz,“Demystifying Financial Derivatives”,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January, 2007, p.5.
    2 姚兴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5 页。
    3 国际清算银行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47 页。
    4 Claude Brown, “how to recognize a Derivativ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May 1995,p.29-29.
    5 See “Financial Derivatives-Global Regulator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Law (British), Jan. 1996,p.67.
    6 姚兴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8 页。
    7 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5 页。
    8 梁尔正、刑学艳:“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问题、监管与启示”,载《经济师》2001 年第 3 期。
    9 还有一种分类认为衍生工具可以分为远期和期权,依这种分类至少也可以认为期货与互换是远期的变形。
    10 Arlette C. Wilson,“Interest Rate Swaps And Futures Contracts: Financial Statement Effects of HedgeI”,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February, 2004.
    11 杨永清:《期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9 页。
    12 路 透:《金融衍生工具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5 页。
    13 参见我国《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14 René M. Stulz,“Demystifying Financial Derivatives”,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January, 2007,P5.
    15 路透:《金融衍生工具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2、63 页。
    16 约翰﹒B﹒考埃特、爱德华﹒I﹒爱特曼、保罗﹒纳拉亚南【美】:《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金融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32 页。
    17 René M. Stulz,“Demystifying Financial Derivatives”,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January, 2007,p.6.
    18 The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S Quarterly Review, June 2001, www.bis.org.
    19 陈卫东:“金融创新工具的演化及最新发展”,载于《国际金融研究》1999 年第 11 期。
    20 《商品交易法》经历了多次修改,目前最新版本是 2001 年 5 月 11 日由美国国会通过的修正案。
    21 Jeannette Filippone,“Clarity and Legal Certainty? The Regulation of OTC Derivatives After Calola V. Citibank”,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March, 2003.
    22 功能性监管的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默顿最先提出的。它较之机构监管,能够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协调,且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到对金融衍生品的功能监管,则是指对所有用于风险转移的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1999 年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ramm-Leach-Bliley Act)就制定了一个以“功能性监管”为原则的管理框架,旨在按金融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性质,使其分别受不同机构的监管。
    23 Peter J. Chepucavage, “Short Sales and Security Futures: the Need for Comprehensive Short Sale Regulation”,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September, 2001.
    24 Gregory S. Collett,“Derivatives Regulation In the Wake of Enron”,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April, 2002.
    25 在这些交易所中,交易主体分为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直接主体即交易所的会员,可直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间接主体是指非会员的证券、期货、期权经纪公司和客户,他们不能在交易所直接进行交易。
    26 《期货交易惯例法》中指明,受《商品交易法》(SEC)豁免的交易必须在“适格的投资者”之间进行,这实际上规定了场外交易主体的资格条件。
    27 Section 4(a)(2) and (3)of the 1992 Act.
    28 如《商品交易法》要求期货交易自律组织的会员的期货经纪商其调整后的资产净值必须多于 5 万美元,或其客户存于分离账户总资金的 4%;非会员的期货经纪商则最低调整后净资产为 10 万美元。对于期货介绍商,属于会员的最低调整后资产净值为 2 万美元,非会员则为 4 万美元。期货介绍商也可以通过与调整后资产净值达到最低要求标准150%以上的期货经纪商签订为该介绍商保证偿债义务的合同而满足最低资本额的要求。
    29 美国、英国、法国等都承认让与担保的效力,荷兰等国明文规定不承认让与担保的效力。我国目前对此还未明确。
    30 John Andrew Lindholm: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Derivatives Regulation-Minimizing Swap Credit Risk Under Title V of the Futures Trading Practices Act of 1992, Columbia Law School, Columbia Law Review 1994.
    31 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64 页。
    32 提供风险保护的货币与存在风险敞口的货币币种不同即为币种错配;避险工具的剩余期限不足以覆盖当前风险敞口的期限时,就会产生期限错配。
    33 佚名:“国债期货 3.27 事件是怎么回事”,载于“百度知道”,网 址: http: //zhidao.baidu.com/question/12577446.html,于 2007 年 1 月 25 日访问。
    34 《关于严厉查处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以及贯彻执行该通知的会议纪要。
    35 证监发【2001】81 号文件。
    36 该《通知》要求国内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开展投机性境外衍生工具交易业务;在符合有关外汇管理规定和经外汇局核准的前提下,境外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进行避险性境外衍生工具交易;进行避险性衍生交易,应按照《关于金融机构办理自营外汇买卖业务的管理规定》。
    37 佚 名:“2006 年金融开放在即 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市场”,载浙商网, 网 址:http://www.zjol.com.cn/05biz/system/2005/01/28/004236283.shtml,2007 年 1 月 26 日访问。
    38 期货日报:《银监会发布<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监管指引>》, 载于和迅股票网, 网址:http://stock.hexun.com/1301059.shtml,2006 年 1 月 25 日访问。
    39 梅明华:“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载《商业银行》2004 年第 9 期。
    40 梅明华:“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载《商业银行》2004 年第 9 期。
    41 陶修明:“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的相关法律问题”,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 年第 1 期。
    42 陶修明:“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的相关法律问题”,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 年第 1 期
    43 Frank Partnoy: ISDA, NASD, CFMA and SDNY the fourhorsmen of derivatives regulation [J],University of San Diego school of Law ; working paper , spring 2002.
    44 赵承寿:“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载于《现代法学》2005 年第三期。
    45 见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金融服务附录一》对金融服务的定义。
    46 《WTO 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B 市场准入:7、成员方应允许在境内开业的其他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在境内提供任何新的金融服务。”
    47 《服务贸易总协议》“第五条、经济一体化:3(a)如果发展中国家属于本条第 1 款所述的这类协议的参加方,则对本条第 1 款,特别是涉及第一款(b)项,应有灵活性规定,以符合这些国家所有的和个别的服务部门及分支部门的发展水平。(b)尽管下面第 6 款有规定,如果涉及第 1 款这种类型的一项协议仅有发展中国家参与,则对这项协议成员方自然人所拥有或控制的法人应给予较多的优惠待遇。
    48 梅明华:“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载《商业银行》2004 年第 9 期。
    49 金鲁英:“美国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于《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5 期。
    50 梁尔政、刑学艳:“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问题、监管与启示”,载《经济师》2001 年第 3 期。
    51 佚名:“国务院相关部门就《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答问”,载中国经济网,网 址: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703/22/t20070322_10784978.shtml,于2007年 3月28日访问。
    1 杜恂诚著:《经济转轨中的金融创新》,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年版
    2 顾肖荣: 《证券欺诈与证券犯罪的特征及其防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
    3 赵锡军: 《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4 宁 敏: 《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5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年版
    6 杨永清: 《期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7 徐东根: 《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8 沈达明、冯大同:《国际资金融通的法律与实务》,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85 年版
    9 吴志攀: 《国际金融法》,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10 姚兴涛: 《金融衍生品市场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年版
    11 【美】默顿.米勒:《默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刘勇、刘菲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 杨迈军、汤进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年版
    13 沈达明:《国际金融法上的抵销权》,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14 李文、高祥阳:《律师涉外金融业务:国际商业银团贷款》,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
    15 王 闯 著: 《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
    16 陈安,李国安:《国际货币金融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17 徐明、李明良:《证券及期货市场诸问题研究》,百家出版社 2004 年版
    18 杜恂诚:《经济转轨中的金融创新》,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6 年版
    19 周立:《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7 年版
    20 殷介炎、雷祖华、陶湘:《中国外汇业务全书》,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版
    21 梁永生:《货币与利息互换:一种国际金融创新工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22 【英】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管理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技巧》,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3 【美】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24 张亦春、王先庆《国际投资资本与金融动荡》,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年版
    25 田国立:《金融互换交易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6 田文、张邦辉、汤进喜:《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防范与化解》,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年版
    27【美】弗兰克.J.法博齐、佛朗哥.莫迪利亚尼著,唐旭等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8 陈小平:《国际金融衍生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 年版
    29 王军:《美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30 刘丰名:《国际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31 赵一民:《国际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2 李仁真:《国际金融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33 约翰.B.考埃特、爱德华.I.埃特曼、保罗.纳拉亚南:《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金融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年版
    34 李国光主编:《经济审判指南与参考》(第 4 卷),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35 张华:《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9 年版
    36 卞耀武主编、郑冲、贾红梅译:《英国证券发行与交易制度》,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37 Thomas A McCafferty 著,章雯等译:《投资新大陆:期权入门百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年版
    38 【美】约瑟夫.A.沃克著、王薇等译:《期权市场运作》,清华大学出版社、西蒙与殊斯特国际出版公司 1998 年版 英文类
    39 Edward Nalbantian,Peggy Mevs and Anne Vrignaud:France , a special IFLR supplement , April 1999
    40 Alastair Hudson: The Law 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Sweet&Maxwell1996
    41 Philp R Wood: Title Finance, Derivatives, Securitisations, Setoff and Netting, Sweet &Maxwell
    42 The World Bank: Selected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3 Eric C Betterheim, Helen Parry, William Rees: Swaps and Off-Exchanges Derivatives Trading: Law and Regulation, FT Law& Tax, 1996
    44 马建华:“亚太地区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态势”,载《中国期货》1996 年第 3 期
    45 朱松华:“关于规范化金融监管模式的思考”,载《金融理论与实践》1997 年第 1 期
    46 朱松华:“金融衍生交易与财务会计改革”,载《吉林会计》1997 年第 7 期
    47 丁晓华:“金融衍生交易的发展及法律规制”,载《法治论丛》2003 年第 3 期
    48 郑鲁英:“美国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 5 期
    49 徐明、卢文道:“从市场竞争到法制基础———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研究”,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 年第 5 期
    50 蔡丽玲:“银行及证券商从事交易及衍生性商品业务之公开揭露建议”,载《台湾:证券与期货管理》第 17 期
    51 周荣芳:“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载《国际经济评论》2001 年第 1 期
    52 刘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地位比较研究”,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 2005 年论文
    53 徐明、卢文道:“从市场竞争到法制基础――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研究”,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 年第 5 期
    54 金大建:“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载《金融论坛》2002 年第 5 期
    55 杨惠旭:“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中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载《当代经济研究》2003 年第7 期
    56 马建华:“亚太地区金融衍生品市场”,载《中国期货》1996 年第 3 期
    57 朱松华:“关于规范化金融监管模式的思考”,载《金融理论与实践》1997 年第 1 期
    58 朱松华:“金融衍生交易与财务会计改革”,载《吉林会计》1997 年第 7 期
    59 黄风: “射幸契约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载《第二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60 张陶伟、裴宇宏、王赫:“金融创新与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另一个角度看东南亚金融危机”
    61 任志刚:“衍生工具:市场发展及风险控制”,载于宫长林、杨长乐主编《衍生金融工具: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6 年版
    62 Gregory S. Collett:“Derivatives Regulation In the Wake Of Enron”,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April, 2002
    63 Michael S. Sackheim: “Derivatives Lawyers and Ethics After Enron”,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December, 2002
    64 Arlette C. Wilson: Interests Rate Swaps and Futures Contracts: Financial Statement Effects Of Hedge Accounting,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 February, 2004
    65 Corli le Roux :Regulation of the Derivatives Market in South Africa, Futures & Derivatives Law Report,June, 2002
    66 Tim Brown and Alex Hamer:“Jurisdiction and the Internet:the EC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yer , November 2000.
    67 Lam Wing Wo:“Hong Kong recognizes digital signature”,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March 2000.
    68 ISDA:Looking Back:: a history of ISDA, ISDA Daily, risk waters group, April 4,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