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杂交张拉结构体系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及工程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空间结构,作为覆盖无柱空间的大跨度结构,通常通过其自身三维的形状和构成来抗力。它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内部空间构成,也要顾及结构对外部空间的影响,不仅要直接表达力学概念,也要通过其规模和形态来展示建筑意图。
     对于大跨度空间建筑而言,凡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往往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而产生:其一,通过结构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来创造全新的建筑空间造型,如亚特兰大佐治亚体育馆(索穹顶),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研究、试验、实践的历程;其二,根据建筑造型的特点,来选择适应性强且性能优异结构体系,使建筑艺术与结构技术得以完美融合。显然,后者在实践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从结构的力学性态出发,常见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抗弯抗剪体系,如桁架、网架;抗压体系,如拱和网壳;抗拉体系,如索膜结构。若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作用力改向机制的结构体系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具有独特受力特性的、高效的结构,称之为杂交结构体系(Hybrid
     Structure System)。其最大特点在于不同结构体系之间取长补短和协同工作,因而形式多样、受力合理。
     本文以杂交张拉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张弦结构作为研究重点,以近年来国内外成功运用该结构体系的实际案例作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以期对该类结构体系的共性进行归纳和提炼,对各实际工程的特性进行总结和比较,得到关于该体系在静力特性、稳定性能、结构安全度等方面的一些有益结论。为杂交张拉结构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体系选型、方案分析、结构优化、工程设计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从力学性态角度对空间结构的几大主要类型进行了重新归纳整理,阐述了其受力特性。重点介绍了其中的杂交张拉结构体系,对其进行分类并重点阐述了其中张弦结构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现状;随后,对张弦结构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及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若干运用张弦结构体系的工程背景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非线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本文第三章结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近年来完成的张弦结构典型工程案例——北大体育馆和泉州体育馆,对张弦结构体系的静力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首先,阐述了结构建模的若干要点,重点介绍了构件单元的选择、单独建模和整体建模、荷载施加、预应力引入方法等重点问题。其次,围绕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主要对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单独建模分析和整体建模分析进行对比,从而对张弦结构的分析方法做了简要总结;随后,通过详细而全面的参数分析对张弦结构的静力性能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张弦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第四章对张弦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线性屈曲分析、几何非线性屈曲分析两种方法对工程案例进行整体稳定计算;通过参数分析对张弦结构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情况下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张弦结构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撑杆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本文第五章对张弦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通过综合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运用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张弦结构塑性发展机制、破坏形式、刚度和强度变化规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随后,提出了张弦结构的性能设计方法和灾难分析方法,作为张弦结构整体安全度评价的方法。通过对常规设计方法和性能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建议对新型复杂结构体系可采用多重目标评价体系的性能设计方法;最后,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评价了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并对张弦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整体安全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本文第六章为结论和展望。总结全文并提出展望。
As the typical large-span spatial structure, the roof of gymnasiums usually resists load and action through its own 3D form and composing.It is obvious that every work which has the lasting vitality often came into being through the following two ways: First, creating a brand-new architectural spatial sculpt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like the cable dome applied in Atlanta Georgia gymnasium. However, it needs a long-term course to research,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architectural form, choosing the structural system with excellent adaptability an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to make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art and structural technology. It is obvious that the latter has much bigger successful possibility in the practice. A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how to adeptly utilize the clear structural conception, cooperate the architects to create imaginary and innovative roof form and choose the logical structural system, and finally forms a highly effective roof structura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and continual optimization.
    The large-span structure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ese types: truss, Lattice Truss, shell, arch, cable and menbrance structures and so on. the hybrid tension structure is the most popular type in recent years. As a new kind of structural systems, the hybrid tension structure has larruping good performances, such a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ructural constitution, the remarkable self-balance characteristic and overall stability, the initiative stress control function, good energy-consuming performance and great adaptive ability to architectural form and so on. These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obtain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during the complicated and specialized design of the gymnasium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t concluded the large-span structures and introduc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brid tension structure, the research actuality and shortage are expatiat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d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brid tensio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case of quanzhou Gym and Beijing University Gym.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modeling method are compared; Parameters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xcell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hybrid tension structure is discussed.
    The forth chapter is about the stability analysis. Linear and nonlinear bucling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the structural overall stability. Parameters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mast members is discussed
    The fifth chapter is about the elastoplastic ultimate capacity analysis and the performance design. elastoplastic ultimate capacity analysis could tell the structural plastic develop orders and the structural security. The performance design is a new kind of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tructural security of new structural system and complex structures.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引文
[1] 日本钢结构协会著,陈以一、傅功义译,《钢结构技术总缆》一[建筑篇]、[实例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 梅季魁、刘德明、姚亚雄著,《大跨建筑结构构思和结构选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 (德)海诺.恩格尔著,林昌明、罗石玮译,《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董石麟,论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分类,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
    [5] 沈祖炎、陈扬骥,《网架与网壳》,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
    [6] 沈世钊、陈昕,《网壳结构稳定性》,科学出版社,1999年。
    [7] 张其林,《索和膜结构》,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8] 吴祥明主编,《浦东国际机场建设——航站楼屋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9] 白正仙、刘锡良、李义生,新型空间结构形式——张弦梁结构,空间结构,2001年
    [10] 伊越、刘锡良,一种新型杂交空间网格结构——弦支穹顶,工程力学,2001年增刊
    [11] 陆赐麟等,《现代预应力钢结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12] 郭彦林,整体张拉及杂交结构体系的特点与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
    [13] 陈建新、陈以一,大跨度张弦梁的结构特点和研究课题,工业建筑,2002年
    [14] 吕哓静,张弦空间桁架的静力性能及稳定性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6月
    [15] 黄明鑫主编,《大型张弦粱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16] 王勖成、邵敏,《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和数值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 刘锡良、白正仙,张弦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空间结构,1998年
    [18] 孙文波,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大跨度张弦梁的设计探讨,建筑结构,2002年
    [19] 左晨然、陈志华,弦支穹顶结构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工业建筑,2002年增刊
    [20] 陈汉翔,大跨度张弦梁结构受力性能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1] 于泳,大跨度张弦梁结构计算分析及设计,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2] 周海涛,多工况下张弦拱梁受力性能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3] 吕晓静,张弦空间桁架的静力性能及稳定性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4] 单杭英,张弦梁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及程序开发,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25] 王聪,张弦梁结构受力性能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6] 李义生,单榀张弦梁结构稳定性能分析,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27] 李良,新型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结构,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8] 白正仙,张弦梁结构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29] 陈应波、陈军明,网壳结构与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30] 张超,网壳结构与下部支承体系静力相互作用研究,建筑结构跨世纪回顾与展望
    [31] 冯远、王立维、李力达,重庆市游泳、跳水馆网壳设计,建筑结构,2004年
    [32] 白正仙、刘锡良、李义生,单榀张弦梁结构各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构分析与计算,2001年
    [33] 张重阳、陈志华,不同矢跨比的弦支穹顶内力分析,工业建筑,2002年增刊
    [34] 严慧、刘中华、张杰,用于玻璃采光项的新型张弦梁结构及其受力性能研究,空间结构,2003年
    [35] 陈汉翔,预应力值对张弦梁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
    [36] 陈以一、沈祖炎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R2钢屋架足尺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
    [37] 孙文波、杨叔庸等,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张弦桁架竖向刚度性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
    [38] 张志宏、董石麟,索杆梁混合单元体系初始预应力分布的确定,空间结构,2003年
    [39] 张志宏、张明山、董石麟,张弦梁结构若干问题的探讨,工程力学,2004年
    [40] 张其林、张莉,预应力索屋盖结构的形状确定,同济大学学报,2000年
    [41] 杨睿、董石麟,张弦梁结构中预应力的作用及合理取值,工业建筑,2002增刊
    [42] Masao Saitoh, Akira Okasa. The Role fo String in hybrid String Struture. Engineering Struture, 1999
    [43] 周晓峰、杨联萍,上海科技馆网壳结构分析,建筑结构,2003年
    [44] 齐永胜,季节对体育馆张弦梁结构影响的力学分析,工程结构,2003年
    [45] 沈士钊、陈听,《网壳结构稳定性》,科学出版社,1999年
    [46] 董石麟、钱若军,《空间网格结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7] 沈祖炎等,《钢结构基本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8] 尹德钰,刘善维,钱若军,网壳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9] 吴建国,张其林,网壳结构稳定性研究进展,空间结构,2002年3月。
    [50] 孙剑辉,胡学仁,网壳的几何缺陷对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455-462.
    [51] 付国永,网壳结构稳定性研究,山西建筑,2003年10月。
    [52]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53] 沈祖沿,赵宪忠,现代大跨度非刚性结构体系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建筑施工,2002,22(3)
    [54] 陈建兴,张弦梁结构张拉过程结构性能和伺服施工过程理论,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55] Masao Saitoh, Akira Okas. The Role fo String in hybrid String Struturc. Engineering Struture, 1999
    [56] 康哓菊、丁洁民,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屋盖结构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构工程师,2005
    [57] 康晓菊、丁洁民,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钢屋盖结构与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研究,建筑结构,2006,增刊
    [58] Jie-Min DING,Zhi-Jun 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Roof Structure of Beijing University Gymnasium
    [59] 丁洁民、杨辉柱,安徽大学体育馆弦支穹顶钢屋盖结构设计,工业建筑,2005,增刊
    [60] Jie-Min DING ,Zheng ZHANG,Conceptu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 in Gymnasium, Correspondence of IASS & APCS 2006
    [61] 张汝清,詹先义,《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年]
    [62] 沈忠弦,大跨度预应力钢屋盖体系设计、施工全过程分析,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63] 张立新:沈祖炎.预应力索结构中的索单元数值模型.空间结构,v 6 n 2 2000,p18-23.
    [64] Hu, Song;He,Yanli;Wang,Zhao-min. Nonlinear analysis of flexible cable structure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Engineering Mechanics, v 17 n 2 2000.p36-43.
    [65] Q.L. ZHANG. INCREMENTAL FINITE ELEMENT SOLUTION FOR NONLINEAR PROBLEM OF SPACE TRUSSES. J.Construct.Research, v 20 1991.p89-104.
    [66] Iaus-Jorgen Bathe, Said Bolourchi. Large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Three Dimensional Beam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v 14 p961-986(1979).
    [67] 李明,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应用研究,同济大学申请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6月。
    [68] 陈军明,单层网壳结构非线性静力、动力及稳定性研究,武汉工业大学申请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69] Paramasivam, V.;Thulasi Ramachandre Gowda, S,P. Timochenko beam finite element with four DOF and convergence of O(h~(**)4).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v 43, n 6, 1992.p1187-1189.
    [70] Gontier, C.;Vollmer, C. A large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a beam using a CAD geometric definition.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v 57, 1995.p981-989.
    [71] Virmayak, R.U.;Prathap,G.Beam elements based on a higher order theory.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v 58, 1996. p775-789.
    [72] idstrom, T. An analytical energy expression for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a 3-D Timoshenko beam element. Computer and structures, v 52,1994.p95-101.
    [73] 沈世钊,徐崇宝等没《悬索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74] 《ANSYS分析指南手册》
    [75] 《SAP2000分析参考手册》,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Inc. Berkeley, Califomia, USA, 2004年9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