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朋辈心理互助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类似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活动。这种心理互助的过程是在同辈及朋友之间进行的,心理互助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本身的相互信赖程度,助人者和被助者可以在互助的过程中很快建立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深入彼此的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思维。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健康的新形式,对促进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有利于充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本课题的研究,对今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学科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来进行,同样还可以借助学生间的心理互助来实现自助助人的目的。学校开展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会将不自觉的、无计划的“心理咨询”转变为自觉的、有计划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朋辈心理互助”通过学生辅导学生,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咨询关系,促使心理辅导得以顺利进行,还可以用同伴资源,发挥同伴正向影响力,完善自身人格。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阅读、调查、实践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互助—自助为本的理念来探究朋辈心理互助。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探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形式作为主要研究目标。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梳理了对朋辈心理互助的基本认识,提出了朋辈心理互助的涵义、主要特点和基本操作方式;二是概括了朋辈心理互助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朋辈心理互助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析了朋辈心理互助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效性的原因及表现,朋辈心理互助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促进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三是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促进朋辈心理互助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兴趣小组,创造良好的集体教育氛围,开设心理健康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四是探索学校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有益尝试,通过实践,建构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朋辈心理互助形式,并以具体的案例说明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实际效果。
Peer counseling is a new approach in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t is easy to conduct, easy to use, and fast to effect. peer counseling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ocess of peer counseling happened betweens pees. It is dependent on confidence between peers. The helper and helped can set up a beneficial interaction and have empathy in the affection and thinking of each other. Thereafter, peer counseling can promote students' emo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an enhance the eff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The current research is in great significances for future practic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 I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by using peer counseling techniques. Positive outcomes will be achieved in several domains: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student's mental literacy, student's peer relationships etc.Multi-methods were used in current research. Self-help rules were used as a guidance in th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l features of students was considered. The object of current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possible forms in peer counseling.Four main domains were included: First, the basic concept, im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er counseling were reviewed. Second, the efficiency, theoretical ground and eagerness in reality was analyzed. Third, possible forms of peer counseling were explored. Last, a systematic suggestion on how to construct peer counseling was provided.
引文
1、陈国海 刘勇《心理倾述:朋辈心理咨询》暨南大学出版社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张人骏《咨询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5、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6、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张小乔《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车文博《青年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9、何成银《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0、美·麦克尔·E·卡万纳格《心理咨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心理与就业指导》 2003、9
    2、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教育评论》 2003、6
    3、吴桂翎《“中学生心理咨询”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池州师专学报》 1997、4
    4、陈秀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生心理咨询模式》《教育探索》 1998、1
    5、马建春《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教育探索》 2000、5
    6、王薇娜、李斌《论中学心理咨询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998、3
    7、陈国海《论大学生“同辈心理咨询”教育》《江苏高教》 1997、2
    8、刘翔平《学校心理咨询间接模式》《教育探索》 1996、2
    9、郝丽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2、4
    10、杨杰《心理咨洵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丝路学刊》 1997、2
    11、齐晓娴《帮助性格内向的孩子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学前教育研究》 2001、4
    12、绳惠铃、魏航英《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的特点、研究》《人民教育》 1999、5
    13、陈文君《大学生社团心理咨询模式探讨》《衡水师专学报》 2003、9
    14、丁正负、谌海燕《论心理咨询员的素质要求及其修养途径》《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
    15、章立早《试论学校心理咨询若干原则》《基础教育研究》 1999、6
    16、方晓义《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教育》 2001、7
    17、刘晓明、王丽荣《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学刊》 2000、8
    18、庄丽《谈谈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队伍的建设问题》《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9
    19、武建芬《当前中学生问题的调查》《心理与健康》 2001、6
    20、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李峰《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3
    21、王争艳、王京生、陈会昌《促进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法》《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1
    22、吴玉国《浅析小学生同伴交往学习的教育价值》《学科教育》 2001、9
    23、雷前龙、田圣会《青少年的同伴交往与道德发展》《学前教育研究》 1996、1
    24、朱玉红《讨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学前教育研究》 1996、1
    25、徐湘荷《同伴交往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江西教育科研》 2002、10
    26、张丽玲《同伴交往在儿童合作行为中的作用》《天津市教科研学报》 2001、4
    27、荆建华《同伴交往在小学生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初探》《教育科学》 1999、1
    28、于海琴、周宗奎《小学 年级儿童 子依靠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4
    29、李梅《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7、3
    30、江玲《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安庄师范学院学报》 2000、4
    31、王霞《幼儿与同伴交往与指导》《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3
    32、吴放、周泓《儿童与成人依恋关系的特质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心理学报》 1995、4
    33、韩仁生、朱桂贞《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当代教育科学》 2003、21
    34、潘佳雁《中学生同伴交往接受和拒绝的归冈研究》《心理科学》 2002、1
    35、夏扉《重视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江西社会科学》 2000、7
    36、吴锡玟《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心理训练》《中小学心理健康》 2003、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