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流行歌曲:语文课程资源的新视点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启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新的课程资源观,语文教学除了要利用好课内资源外,还要利用好其他一切课外的资源。语文课外资源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有精英文化资源,也有大众文化资源。我们课内资源几乎都来自传统精英文化,而大众文化中其实也蕴含着丰富的矿藏。歌曲是大众文化之一,它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可以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语文资源,其中有许多语文因素值得我们去发掘。
     本文旨在搜集、分析大量经典流行歌曲的基础上,探索流行歌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吸收其中有用的因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服务。
     从人文因素的角度来看,流行歌曲既是审美教育的亲近性教材,又是启智开慧的文化读本,还是陶冶情感的“心灵鸡汤”。通过对流行歌曲歌词的分析,可以发现歌词包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可以借此进行魅力修辞教学、趣味语法教学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借此了解中外文化,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等。
Teaching a new round of reform has been launched, the new concept of teaching a new concep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teaching class to make good use of resources, they also make good use of all other extra-curricular resources. Extra-curricular language resource contain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 the elite cul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public. We have almost all curricular resources from the traditional elite culture, popular culture and that they also contain rich mineral deposits. The song is one of popular culture, which is composed of lyrics and music has strong literary, musical and easy to disseminate and so on. Since ancient times, music and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commo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special kind of language resources, of which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deserve our language to explore.
     This article aims to collect, analyze a large number of classic pop songs on the basis of popular song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absorb useful elements for our day-to-day work of teaching service.
     From the human factors point of view, is both a pop aesthetic education of the clo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 special eduaction Hui Kai-cultural readers or emotional temperament, "Jack." Through the lyrics of popular songs, the lyrics can be found that contains a wealth of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can be carried out to charm rhetoric teaching, teaching grammar fun, and so on, not only to stimulate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but also aimed at raising awarenes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 to consolidate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and level of writing.
引文
[1]吴刚平,樊莹《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第7期:41-42)
    [2][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汇表》(北京:三联书店,2005版,第356页)
    [3]刘国正《宜昌经验:展开双翼才能腾飞》(《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八期,第5页)
    [4]曹勇军《与流行歌曲共舞》(《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第4期,第26页)
    [5]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卷,北京:中国馆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6]伊萨柯夫斯基《自传》(《晨枫·词苑履痕录》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7]《论语·八佾》(见《唐宋注疏十三经》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2页)
    [8]乔羽《中国歌海论丛》(见《乔羽文集》文章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9]陈介白《新著修辞学》第二编第六章,(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第56页)
    [10]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59页)
    胡疆锋《不能没有你--语文课程目标与大众文化》(《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3月)
    杨光海《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杨斌《素质教育与大众文化之娱乐》(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8月底20卷第4期)
    班建武、李凡卓《试论学校教育中大众文化的意义及边界》(《教育学报》2006年8月第2卷第4期)
    罗美洁、熊昌萍《大众文化与语文课程》(《河北教育》2006年2月)
    周小梅《大众文化冲击下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9月第22卷第3期)
    曾鸣《语文课堂与大众文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11月)
    徐鹏、吕游《大众文化: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11月)
    陈正祥《大众文化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语文教学研究》2004年6月)
    邹少军《语文教育与大众文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1月)
    颜青《浅谈大众文化在语文教育资源中的开发策略》(《科教文汇》2006年3月)
    孙叶飞《大众文化人文关怀透视》(《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庞桂美《大众文化的泛滥及其对校园文化的影响》(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第20卷第4期)
    王磊《和谐与断裂:一种文化现象的审视》(《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5期)
    吴艳、王丽芳《试析周杰伦专辑中歌词的语用现象》(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6月)
    谢彤《简论转型时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詹红霞《流行歌曲歌词中有关超常搭配的语言变异》(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鹭《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艺术》(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岳春梅《大陆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西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敏《当代流行歌曲与(花间)词情爱主题之比较》(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堂--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德藩《素质教育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李峰《语文教学新论》(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区培民《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谢桃坊《再论宋代民间词》(贵州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丁艾香《边走边唱--中国流行音乐》(山东出版集团2004年版)
    孙允文《带着镣铐跳舞的歌词与自由翱翔的新诗》(《诗探索》2002年版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许自强《歌词创作美学》《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版》
    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陈煜斓《中国现代歌词流变论》(中国文献资料出版社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