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苏童小说创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视觉文化为视角,以文本研究为手段,针对九十年代的苏童小说屡次与电影“触电”,并在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现象,揭示苏童小说与视觉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及视觉文化因素在苏童小说中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什么是视觉文化以及新时期当代文学的视觉文化语境。第二章阐述在视觉文化语境中苏童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小说创作特点。主要包括其天马行空的新历史主义题材创作、独特的叙事风格、个性化文本修辞、庸常感伤的审美态度这四个方面。第三章阐述苏童小说文本在视觉文化语境中被接受,反映了当代小说在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融合与共荣。本文从其小说创作特点出发,揭示视觉文化因素在苏童小说中发挥作用的几种方式:苏童新历史小说与视觉文化视野中的历史的融合;小说先锋性、奇观性、感官性叙事在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叙事张力;视像化的文本修辞手法,如色彩、镜头语言的运用及其语言魅力;庸常化与通俗化审美风格在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大众接受。第四章阐述苏童小说与视觉文化虽可以和谐共存,但二者之间始终有着明显的裂隙——在视觉文化语境中苏童小说意义表达受到局限。第五章阐述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苏童现象为当代小说创作者在视觉文化语境中谋求生存之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视觉文化与文学二者之间虽有悖离,但却不是绝对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当代文学在与视觉文化的交锋、对立、借鉴和整合中,面临着新的危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待文学艺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In this paper,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cultu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text as a means for repeatedly and nineties of SU Tong fiction film "electric shock"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nineties a smash hit, reveals the SU Tong fiction and visual cultur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 Tong's novel in the context of visual culture play a role in the law.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of what is visu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n the New Vi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Visual Culture. The second chapter in the context of visual culture, Su Tong's novel feature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ovel. Include the unrestrained creation of new historicism themes, unique narrative style, personalized text rhetoric, sentimental mediocrity four aspects of the aesthetic attitude.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ext in the visual culture of Su Tong's novel context is accepted, reflecting the visual culture of contemporary fic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ion and co-prosperit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ovel,Su Tong's novel reveal the context of visual culture play a role in several ways: Su Tong's new historical novel and Visual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integration; fiction pioneer, wonders of sex, sensual narrative in the context of visual culture, narrative tension; Video of the text figures of speech: Color, use the lens of language and the language shows charm; mediocrity of aesthetic sty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visu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acceptance. Su Tong's novel and the fourth chapter although visual culture can live in harmony, but they always have a clear fissure between - in the context of visual culture.Expression of Su Tong's novel and restricted meaning. The fifth chapter of Visu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Su Tong's novel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creators in the context of seeking to survive to provide a useful inspiration. Although both visu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depart from, but not absolute dualism.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visual culture in the confrontation, confrontation, reference and integration, is facing a new crisis, but also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Look forward to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new cultural context brought out a new luster.
引文
①贝尔·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②丹尼佛·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1989年版,三联书店出版,第156-157页。
    ①转引自陆扬:《文化研究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②李鸿祥:《视觉文化研究》,中国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2页。
    
    ①选自汪政、何平:《苏童研究资料》,苏童:《谈创作》,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②转引自陆扬:《文化研究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1页。
    
    ①张舒予主编:《视觉文化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②周宪:《反思视觉文化》,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第71-73页。
    
    ①转引自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96页。
    ②同上,第239页。
    ①道格拉斯·肯尼尔:《媒介文化》,李家真译,1995年版,第49页。
    ①苏童:《写作者的使命》,兴安编《蔚蓝色天空的黄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370页。
    
    ①选自汪政、何平:《苏童研究资料》,苏童:《怎么回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6页。
    ②同上。
    ①苏童:《我的帝王生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1页。
    ②选自汪政、何平:《苏童研究资料》,苏童:《怎么回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①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②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上海文艺,2004年版,第5页。
    ①.鲍晓倩:作家纷纷触电影视创作心态各不相仿[J]中华读书报2003, 11月26日
    ①陆扬:《文化研究概论》,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页。
    ①巴拉兹:《可见的人》,安利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38页
    
    ①苏童:《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3页。
    ②同上,第13页。
    ③苏童:《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31页。
    
    ①苏童:《妻妾成群》,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第6页。
    ②苏童:《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12页。
    ③苏童:《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2页。
    ①科瓦缪夫:《文学创作心理学》[M],程正明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①苏童:《苏童中篇小说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②苏童:《红粉》,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③苏童:《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13页。
    
    ①普多夫金:《普多夫金论文选集》,罗慧生、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第119-120页。
    ②邓烛非:《蒙太奇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页。
    
    ①苏童:《红粉》,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第1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①苏童:《我的帝王生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第23页。
    ②选自汪政、何平:《苏童研究资料》,苏童:《谈创作》,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①徐巍:《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258页。
    1.苏童:《刺青时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2.苏童:《一个礼拜天的早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3.苏童:《枫杨树的故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4.苏童:《罂粟之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5.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6.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7.苏童:《园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8.苏童:《红粉》,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9.苏童:《妻妾成群》,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0.苏童:《离婚指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1.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2.苏童:《妇女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3.苏童:《武则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4.苏童:《我的帝王生涯》,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15.苏童:《城北地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16.苏童:《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17.苏童:《群众来信》,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8.苏童:《驯子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9.苏童:《神女峰》,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20.苏童:《向日葵》,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21.苏童:《骑兵》,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版。
    1.爱森斯坦:《蒙太奇论》,富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
    2.贝尔·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3.巴拉兹:《可见的人》,安利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38页
    4.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陈龙、陈一:《视觉文化传播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7.陈默:《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陈晓明:《表意的焦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9.陈晓明:《不死的纯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曹文轩:《80年代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1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2.道格拉斯.肯尼尔:《媒介文化》,李家真译,1995年版。
    13.邓烛非:《蒙太奇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4.科瓦缪夫:《文学创作心理学》,程正明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鲁·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腾守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7.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1896-200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18.李鸿祥:《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视觉文化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国出版集团,2005年版。
    19.罗纲、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陆扬:《文化研究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2.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常宁生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4.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周宪、许钧译,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25.普多夫金:《普多夫金论文选集》,罗慧生、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
    26.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苏童:《写作者的使命》,兴安编《蔚蓝色天空的黄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
    28.徐巍:《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29.杨小滨:《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判》,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30.汪政、和平:《苏童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32.张舒予主编:《视觉文化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邱玉敏:《苏童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2.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1.包莉秋:《论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学研究的与时俱进》清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鲍晓倩:《作家纷纷触电影视创作心态各不相仿》,中华读书报2003。
    3.陈叶:《论视觉文化时代之审美转向》,2005年第2期。
    4.翟亚军、吕林:《寻找三盏灯——苏童论》,杨子江评论经,2007年第2期。
    5.关昕:《拆解与重构——评苏童的新历史小说》,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
    6.葛南楠:《从先锋到本土——苏童小说语言的变与常》,前沿,2008年第11期。
    7.李雪:《一个人的历史——评苏童所搭建的历史舞台》,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0期。
    8.李瑞萍:《宫廷中的女人——论苏童新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商丘职业技术学报,2008年第34期。
    9.徐巍:《国内视觉文化理论研究及其反思》,中州学刊,2008年第3期。
    10.熊晓庆:《解读视觉文化》,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6月。
    11.王颖:《试析文化转型下的苏童现象》,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2.张好:《解读苏童小说中的孤独与迷茫》,山东科技创新导报,2008第7期。
    13.赵维森、柳东梅《拒绝阅读的文本》,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4.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社会观察,2004年第2期。
    15.周宪:《反思视觉文化》,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