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武功山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十一五”时期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旅游业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的战略转型期。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旅游目的地的深度开发备受关注。笔者在此背景下,选取武功山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旅游深度开发的可行性。
     武功山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是天然的避暑度假胜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武功山旅游开发取得了很好成果,发展速度很快。然而,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经营开发不活,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实现向旅游产品的最优转化等。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需要对武功山旅游进行深度开发。
     本文对武功山旅游深度开发的含义、理论和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武功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武功山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此提出了深度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所作选题说明意义,进行学术回顾,说明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了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基础,介绍了武功山旅游资源及开发的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相关背景,对其进行客观的评述,并说明了武功山旅游进行深度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对武功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四部分为全文的核心内容提出武功山旅游深度开发应注意的原则以及对策与建议。
     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回顾总结。
In the period of "Eleventh Five-Year" ,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China is also moving towards the objectives of the World Tourism powerful strategic transition.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of development ,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 has been depth concerned. In this context , the author selects Wugong Mountain as a study ,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pth of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Wugong Mountain have a long history , beautiful and natural scenery, and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a natural summer resor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ugong Mountain achieves good results and faster pace of development. However, it was also exposed a lot of question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unfavorabl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do not liv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o the tourism product can not achieve optimal conversion. In view of this, I believe that the tourism of Wugong Mountain need depth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pth explores the meaning,the theory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Wugong Mountain Tourism, introduces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of Wugong Mountain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ugong Mountain Tourism, analysi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gong Mountain Tourism,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depth development of Wugong Mountain Tourism.
     The full text ha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i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s, recalls academic, explains theory and methods of the study , and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asis of the full text,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ugong Mountain Tourism, provides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for the research of this article, makes an objective review for the background, and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pth development for the Tourism of Wugong Mountain.
     The third part analysis and research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gong Mountain Tourism.
     PartⅣis the core of the full text,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depth development of Wugong Mountain Tourism.
     PartⅤis the conclusion part, and it is a Summary and recalling of the full text.
引文
1 刘鉴:《武功记》,载(明)张程纂修、(清)张光勋增修、何明栋、罗宗阳校注:《武功山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520页。
    2 三地指萍乡市、宜春市和安福县三地各自开发武功山旅游的主体,以下同。
    1 安福县林业局参与了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和申报过程。另外,2001年,安福县建设局组织编制了《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安福县武功湖风景区管理局与安福县发电公司、社上水库管理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隶属安福县水务局。
    2 赵文红:《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4期,第55页。
    1 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 田勇先生:《江西重点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3 许树辉、叶乐安、刘德威:《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研究--以湖南省九嶷山风景区为例》,热带地理,2002年第1期。
    4 冯淑华先生:《论旅游资源趋同地的旅游开发战略与途径》,企业经济,2004年第1期。
    5 李程、陈绍辉:《论武当山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6 王若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7 张慧、周春梅:《山岳型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峨眉山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8期。
    8 王子燕:《江西旅游工艺品及玩具产品特色开发的思考》,《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8月,第27卷第4期。
    9 张慧:《旅游产品竞争力分析--以武当山为例》,《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期。
    10 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旅游学刊》,2004第1期。
    1 林南枝:《旅游市场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2(英)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旅游营销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3 李坚:《景区民营的旅游市场拓展-以湖南良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市场》,2006年第23卷。
    4 李顺芳:《论老年人旅游市场拓展策略》,《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6月,第2期。
    5 朱龙:《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探微》,《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4月,第24卷第2期。
    6 苟自钧:《旅游景区(点)产品营销组合与经营方略》,《经济经纬》,2003年第5期。
    7 陈魏:《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期。
    8 秦晶:《旅游景区体验营销模式初探》,《管理科学》,2007年第4期。
    9 靳涛:《旅游景区文化营销方式的探讨》,《时代文学》,2006年第1期。
    10 谢茹:《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1 依绍华:《私营资本开发旅游景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2 张平、李向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1期。
    3 钟泓:《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
    4 赵燕青:《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规划师》,2001年第1期。
    5 徐嵩龄:《论碧峰峡旅游开发模式的意义--兼论“一般风景类土地资源”与“遗产资源”的旅游经营异同》,《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32卷第1期。
    6 史晓玲:《探析景区产品的市场化问题》,《旅游学刊》,2003年第6期。
    7 张晓:《遗产资源所有与占有--从出让风景区开发经营权谈起》,《中国园林》,2002年第2期。
    8 杨锐:《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园林》,2003年第9期。
    9 费宝仓:《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经济经纬》,2003年第4期。
    10 黄新建:《对江西主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2月,第1期,第7-10页。
    1(明)张程纂修,(清)张光勋增修,何明栋、罗宗阳校注:《武功山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2 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7月。
    3 陈亮明、乔丽芳、张毅川:《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化规划设计实践》,《江苏林业科技》,第31卷第5期,2004年10月。
    4 王海燕、毛端谦、文瑚霞:《武功山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热带地理》,第26卷第4期,2006年11月。
    5 姚义兴:《安福县武功山的林区风俗》,载刘劲峰、耿艳鹏编:《吉安市的宗族、经济与文化(下)》,香港: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社,2005年2月,第533-593页。
    6 杨道德、黄文娟、陈武华:《江西武功山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四川动物》,2006年02期。
    1 杨道德、马建章、黄文娟、陈武华:《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夏季鸟类资源调查》,《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 廖铅生、刘江华、熊美珍:《萍乡市武功山稀有濒危、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3 杨子江、王成发:《武功山成矿带钨矿成矿规律探讨》,《地质与勘探》,1985年第7期。
    4 喻晓林、周德中、彭益萍、梁艳萍、刘江华:《萍乡武功山林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江西林业科技》,2002年第3期。
    5 朱鸿、林德培:《武功山灵芝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研究初报》,《江西农业科技》,2004年第1期。
    6 见孙岩、舒良树、福赫、夏非:《赣北武功山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中法合作考察研究新进展》,《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4期;
    岳焕印、舒良树、王觉富、张进:《华南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体热史及隆升机制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年第3期;
    舒良树、孙岩、王德滋、M·Fauret、J·Charvet、P·Monie:《华南武功山中生代伸展构造》,《中国科学D辑》,1998年第5期;
    舒良树、王德滋、沈渭洲:《江西武功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3期;
    吴富江、钟春根、钟达洪:《江西武功山岩浆热穹窿伸展滑覆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时代》,《江西地质》,2001年第3期;
    楼法生、舒良树、于津海、王德滋:《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地质论评》,2002年第1期;
    吴富江、张芳荣:《华南板块北缘东段武功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及成因探讨》,《中国地质》,2003年第2期;
    刘细元、衷存堤:《关于赣西武功山地区构造问题的讨论》,《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楼法生、沈渭洲、王德滋、舒良树、吴富江、张芳荣、于津海:《江西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地质学报》,2005年第5期。
    7 指现代旅游,以下同。
    1 包括萍乡市的新泉乡、万龙山乡;宜春市的温汤镇、洪江乡;安福县的章庄乡、泰山乡、钱山乡。
    1 如高山草甸,以及三地共有的佛道一体的宗教文化现象等。
    2 即包括安福县的武功湖风景区(原社上水库)、萍乡市的武功海风景区(原山口岩水库)、萍乡市武功山管委会辖属的华云和麻田两个管理处、宜春市明月山温泉管理局辖属的明月山和温汤两个采育林场等。
    3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第86-91页。
    4 该国际组织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rl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所以又习称为“艾斯特”(IASET)定义。
    5 王德刚:《旅游学概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7页。
    1 本书编委会:《旅游开发规划及景区景点管理实务全书》,北京:燕山书社,2000年6月。
    2 王德刚:《旅游开发学(第二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3页。
    3 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5页。
    4 张慧、周春梅:《山岳型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峨眉山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23卷第8期,第761页。
    1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2页。
    1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9页。
    1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地理研究》2001年第20卷第1期,第103-110页.
    2 石培基、李国柱:《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地理与地理信 息科学》2003年第19卷第5期,第91-95页。
    1 WTO:《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Guide for Local Planers》,WTO,1993 年。
    2 马波:《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77-85页。
    3 张利群:《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民族艺术》2001年第3期,第83-92页。
    4 牛亚菲:《可持续发展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方法与实际》,《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16-9页。
    5 张丽华、张琼霓:《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42-43页。
    1 如《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5)》(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2005年3月编制)、《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江西省风景园林学会、安福县建设局1998年2月编制)等。
    1(明)张程纂修、(清)张光勋增修、何明栋、罗宗阳校注:《武功山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415页。
    2 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部:《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
    2 《武功山志》中记载说因山上有罗霄洞而名罗霄山,笔者以为是讹误。
    3 《武功山志》又云武姥(武公之妻)止于西昌(今江西省泰和县),今泰和县境内还有一座山,名叫武姥山。
    4 陈武帝兴兵讨侯景之乱,楚人欧阳颁出军赴义,途此望峰遥祷,梦有武仙助其拥骑前驱,乱平,頠以此告帝,帝因知武仙之功。
    5 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7月,第52页。 书院共有四十八个之多,将书院自由讲学运动带入高潮。到过武功山的江右王门学者有罗洪先(吉水人,见(《武功山志·游咏寓贤姓名》,第459页。)、邹守益(安福人)、邹元标(吉水人)、王时槐(安福人)、刘邦采(安福人)等。
    1 仰山梯田是中国最早的梯田,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的结合点,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山区农耕文化,见易清传、刘斌生、易琦、袁萍国:《江西明月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36期,第5页。
    1 由芦溪县林业局申报,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见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7月。
    2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5)》,2005年3月。
    3 江西省宜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宜春市志》,海口:南海出版社,1990年9月,第50页。
    1 武功山官方网站、新浪乐途、CCTV旅游、江西省、湖南省等众多网站。见张辉海2009年3月武功山调查。
    2 如CCTV(2005年走进萍乡武功山《军民同唱一首歌》大型晚会、《走遍中国》武功山专辑)、江西卫视、湖南卫视等。
    3 如“神奇武功山2006·南昌推介会”、2009年“萍乡武功山南昌推介会”、2006年株洲旅游推介会等。
    4 如《江南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等。
    5 刘苏明:《武功山全面加强市场营销》,中国生态胜境-武功山网(www.wugongshan.cn),2005年3月18日。
    6 2001年6月,宜春市人民政府明确市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为副县级单位。
    7 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7月,第216页。
    1 2008年8月,武功山金顶景区整体开发建设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索道项目的可研编制、三天门宾馆及观音庙场所权属的移交、三天门-金顶游步道修建等,共投入资金1.26亿元。见尹嵘峰、曾名泓:《安福武功山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吉安市政府官方网站(www.jian.gov.cn),2005年5月18日。
    2 彭宏松:《江西年鉴(2002)》,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171页。
    3 从2000年萍乡市开始投资修建新泉至麻田第一条旅游公路始,至2003年建成长达15公里的万龙山-槽下旅游公路,和2005年开始修建的文家至三天门11.27公里旅游公路,三市(笔者按:指萍乡市、宜春市和吉安市)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并完成了石溪-沈子、麻田-石鼓寺、万龙山-槽下,熊岭至蛤蟆石,温汤-潭下,泰山-章庄,钱山-三天门等20条旅游公路。见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7月,第230页。
    1 三地修建了石鼓寺-吊马桩至金顶、蛤蟆石至观音宕、中庵至金顶、三天门至金顶、南坪至三天门、三天门-白石江至金顶、文家至明月山和中庵-无日谷-山神-金顶、潭下-云谷飞瀑等多条登山游道。见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
    2 其中萍乡方面5.5万人次,宜春方面7.19万人次,安福方面13.45万人次。
    3 以上统计数字来源于《江西统计年鉴(2007)》(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2007年7月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江西旅游政务网(www.jxta.gov.cn)、张辉海2009年2月井冈山调查和张辉海2009年3月武功山调查等。
    1 《芦溪县--和谐发展绘宏图》,《江西政报》,2006年第12期。
    2 先后由宋迪维和吴运波担任,见武功山管委会办公室:《省委先进性教育督导组组长魏改生来武功山视察》,中国生态胜境-武功山(www.wugongshan.cn);武功山管委会:《2008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江西片)培训班在武功山举办》,中国风景名胜区网(www.fjms.net),2008年11月4日。
    3 朱瑞昌:《江西:社上水库注册“武功湖”被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申报单位》,《江西日报》,2005年7月24日。
    4 尹嵘峰、曾名泓:《安福武功山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吉安市政府官方网站(www.jian.gov.cn),2005年5月18日。
    5 陈鸾婧:《关于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管理的研究综述》,《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第1期,第273页。
    6 黄滨:《宜春市设立市国土资源局明月山分局》,中国土地网(www.chinalands.com),2006年10月20日。
    1 但袁州区财政局只与管理局行政财政科发生财政往来关系,不再管理辖区内乡镇、场的财政工作,辖区内乡镇、场的财政业务及财政监督工作由管理局自行负责。见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财政工作管理办法》,宜春政府网(www.yichun.gov.cn),2005年6月27日。
    2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林业工作管理办法》,宜春政府网(www.yichun.gov.cn),2005年6月27日.
    3 安福县武功湖风景区管理局与安福县发电公司、社上水库管理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隶属安福县水务局。见武功山下第一湖网站(www.wugonghu.com)。
    4 《武功山林场》(安福官方网站:www.afx.gov.cn)中说:“武功山林场投资近百万元兴建旅游设施-三天门宾馆、游步道、维修景区公路、景点开发与宣传”。
    5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宜春政府网(www.yichun.gov.cn),2008年8月17日。
    6 见泰山乡政府:《泰山乡发展规划(2007-2020)》,安福县政府官方网站(www.afx.gov.cn),2008年9月24日。
    7 泰山乡党政办:《泰山乡2005年度工作总结》,安福县政府官方网站(www.afx.gov.cn),2006年1月2日。
    8 《江西萍乡斥资五百万开发武功山旅游》,《江南都市报》,2001年3月6日。
    1 见江西省旅游局:《江西旅游景点大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24-125页,第204-205页,第281页,三地武功山旅游资源有重叠,即归属之争,如该书中对萍乡方与安福方的资源介绍中,均有金顶景区的古祭坛群景点。另关于三地山林权、白鹤峰寺庙的管理权及勘界情况请见本文的附录2-6。
    2 引自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7月,第214页。
    3 如江西武功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属于萍乡市武功山管委会的下属事业单位,武功山管委会对江西武功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经理人选等人事问题有处理权。见武功山管委会:《武功山管委会2007年第1次主任办公会议纪要》,萍乡市政府官方网站(www.pingxiang.gov.cn),2007年4月18日。
    1 尹嵘峰、曾名泓:《安福武功山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吉安市政府官方网站(www.jian.gov.cn),2005年5月18日。
    2 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7月,第215页。
    3 廖铅生、刘江华、熊美珍:《萍乡市武功山稀有濒危、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6月,第25卷第3期,第82页。
    4 杨道德、马建章、黄文娟、陈武华:《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夏季鸟类资源调查》,《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10月,第24卷第5期,第91-92页。该调查还发现,当地(笔者按:即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乱捕滥猎现象较普通,如赶集时有野鸡出售,餐馆亦经营野味,在山林中易碰见捕捉野鸡的绳套和捕猎兽类的铗具,一些猎人家中保留有黄麂皮等,有人甚至还保留有曾非法猎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地花鸡)和黄腹角雉的尾羽。
    5 黎桂芳:《江西武功山篦子三尖杉资源的调查研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第49页。
    6 张辉海2009年3月武功山调查。
    1 毛晓清:《安福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安福县政府官方网站(www.afx.gov.cn),2006年8月14日.
    2 尹嵘峰、曾名泓:《安福武功山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吉安市政府官方网站(www.jian.gov.cn),2005年5月18日。
    3 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日前已发出《公告》,规定从22007年7月1日起关闭明月山风景区内的钨矿开采,所有钨矿开采单位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撤除。但非法开采钨矿的事件仍有发生,见《景区内非法开采钨砂 该罚!》,宜春新闻网(www.newsyc.com),2006年6月23日。
    4 安福县直到2004年,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暂停审批武功山景区小水电站建设项目》的文件,才改变了过去那种建设不规划、不审批、不评审的管理现象。引自毛晓清:《安福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安福县政府官方网站(www.afx.gov.cn),2006年8月14日。
    5 《宜春市温汤镇里布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宜春明月山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网站(www.ycmystzgs.com),2008年1月19日。
    6 《月亮湖竣工蓄水》,宜春新闻网(www.newsyc.com),2008年8月19日。
    1 毛晓清:《安福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安福县政府官方网站(www.afx.gov.cn),2006年8月14日。
    2 易清传、刘斌生、易琦、袁萍国:《江西明月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36期,第4页。
    1 galee L:《Potentials and Problem In Development of touris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92年7月。
    2 常玉生:《保护是利用自然文化遗产的首要原则》,载郑玉歆、郑易生主编《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外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57-165页。
    3 郝晓兰:《论内蒙古旅游精品带动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1-5页。
    1 谢科:《民俗旅游开发刍议》,《经济师》2005年第1期,第146-148页。
    2 孙根年:《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人文地理》2001年第4期,第1-5页。
    3 K · B · Chimire:《Regional Tourism and South Economic Cooperation》,《The Geographical Journal》2001年第167卷第2期,第99-110页。
    1 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
    2 黄新建:《对江西主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期,第9页。
    3 无障碍旅游,就是一方团队到另一方旅游时,不用换车、不用换地接社,就可以直接安排各项旅游活动,自由开展参观游览。无障碍旅游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允许旅行社对旅游团队实行组团、接待一条龙服务,消除旅游服务障碍;二是取消外地旅游车辆入城、人景区(点)等方面的限制,给予同等的“市民待遇”,消除加游交通障碍。见鲍春裕、李若凝、 沈治乾:《浅谈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科技资讯》,2006年第31期,第177页。
    1 如平等、互信、互利等原则。
    2 徐红罡、保继刚:《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及西双版纳对策》,《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第17期,第59-60页。
    3 左冰、保继刚(《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旅游学刊》第23卷,2008年第4期,第58-63页)针对社区参与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吸收了西方关于“旅游增权”理论的思想,认为旅游增权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提出将增权理论应用于中国的旅游实践。
    1 刘敏:《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57页。
    1 刘敏:《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51页。
    1 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85页。
    2 2002年由萍乡市武功山管理部门推出。见江春发:《武功山旅游品牌的营销与推广策略》,《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8月,第10页。
    3 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8月,第118页。
    4 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第91页。
    5 江春发:《武功山旅游品牌的营销与推广策略》,《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8月,第11页。
    6 《关于进一步加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决定》,江西旅游政务网(http://www.jxta.gov.cn/index.html),2007年5月10号。
    7 江春发:《武功山旅游品牌的营销与推广策略》,第10页。
    8 H·哈肯姆,戴鸣钟译:《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年。
    1 王海燕、毛端谦、文瑚霞:《武功山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热带地理》第26卷第4期,2006年11月,第376-377页。
    2 于由等编著:《旅游市场营销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35页。
    1 旅游产品组合,指向顾客提供的不同产品和服务类型的组合。
    2 指三地都有的景区(点),尤指宜春明月山景区,以及安福明月山景区和章庄乡的明月山珍稀野生植物繁殖园。
    3 即宜春方的温汤温泉、洪江温泉,安福方的文家温泉和萍乡方的万龙山温泉。
    4 毛晓清:《安福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安福县政府官方网站(www.afx.gov.cn),2006年8月14日。
    [1](明)张程纂修,(清)张光勋增修,何明栋、罗宗阳校注.武功山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3.
    [2]江西省萍乡市志编纂委员会.萍乡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8.
    [3]江西省宜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宜春市志[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0.9.
    [4]江西省莲花县志编纂委员会.莲花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9.
    [5]江西省萍乡市地名办公室编印.萍乡市地名志[M].江西省地名丛书(62集),1986.10.
    [6]江西省安福地名办公室编印.安福县地名志[M].江西省地名丛书(06集),1986.10.
    [7]嘉庆重修一统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5.
    [8]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旅游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5.
    [9]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林业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7.7.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地方篇)[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8.
    [2]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8月.
    [3]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7月.
    [4]萍乡市人民政府.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2008-2015)[Z].2008年5月.
    [5]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5)[Z].2005年3月.
    [6]江西省风景园林学会,安福县建设局.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1998年2月.
    [7]江西省宜春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江西省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宜春明月山景区总 体规划[Z].2001年8月.
    [8]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部.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第一批)[M].1999年.
    [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M].1991年.
    [1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芦溪县人民政府.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芦溪分区总体规划[Z].2001年12月.
    [11]萍乡市旅游局.萍乡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Z].2006年.
    [12]彭宏松.江西年鉴(2002)[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12月.
    [13]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Z].2006年9月6日.
    [1]江春发,何应葛.武功山[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
    [2]王健,丁武军等.江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7.
    [3]刘劲峰,耿艳鹏.吉安市的宗族、经济与文化(下)[M].香港: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社,2005.2.
    [4]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5]刘寿如.江西风光游[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
    [6]黄地.中国行旅行手册--江西行[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11.
    [7]吴文峰,梅毅.游遍江西500问[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4.
    [8]温锐等.百年巨变与振兴之梦--20世纪江西经济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2.
    [9]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10]杨正泰,张帆.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10.
    [11]蒋三庚.旅游策划[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9.
    [12]陆林,章锦河.旅游形象设计[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0.
    [13]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
    [14]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
    [15](英)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旅游营销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10.
    [16]谢茹.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
    [17]依绍华.私营资本开发旅游景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5.
    [18]王德刚.旅游开发学(第二版)[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2页.
    [20]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
    [21]王德刚.旅游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
    [22]常玉生.保护是利用自然文化遗产的首要原则[C].见郑玉歆,郑易生主编: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外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
    [23]WTO.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Guide for Local Planers[M].WTO,1993年.
    [24]马波.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25]Edward Inskeep.Tourism Planning: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M].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
    [26]Edward Inskeep.National and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M].Van Nostrand Reinhold,1994.
    [27]Huter,Colin Howard Green.Tourism and the Enviornment:A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M].London:Rouledge,1995.
    [29]牛亚菲.可持续发展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方法与实际[C].见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30]于由等编著.旅游市场营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1]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项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管理专业组)编.总前言[C].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32]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33]江西省旅游局.江西旅游景点大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34]H·哈肯姆,戴鸣钟译.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
    [1]陈亮明,乔丽芳,张毅川.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化规划设计实践[J].江苏林业科技,第31卷第5期,2004年10月.
    [2]吴芳.古诗中的武功山--萍乡地方文化研究之一[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江春发.武功山旅游品牌的营销与推广策略[J].新余高专学报.第12卷第4期,2007年8月.
    [4]谢科.民俗旅游开发刍议[J].经济师,2005年第1期.
    [5]左冰,保继刚.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第23卷,2008年第4期.
    [6]孙根年.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年第4期.
    [7]K·B·Chimire.Regional Tourism and South Economic Cooperation[J].The Geographical Journal,2001年第167卷第2期.
    [8]张利群.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J].民族艺术.2001年第3期.
    [9]Valee L.Potentials and Problem In Development of tourism[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92年7月.
    [10]张丽华,张琼霓.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1]何华春,石军南.基于GIS系统的旅游区研究--以武功山风景旅游区为例[J].经济地理.第23卷第6期,2003年11月.
    [12]王海燕,毛端谦,文瑚霞.武功山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J].热带地理.第26卷第4期,2006年11月.
    [13]廖震.山岳型风景区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环境保护科学.2000.(3).
    [14]许树辉,叶乐安,刘德威.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研究--以湖南省九嶷山风景区为例[J].热带地理.2002.(1).
    [15]张慧,周春梅.山岳型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峨眉山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8).
    [16]钟泓.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
    [17]向荣.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及其门票定价机制探讨--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现象的反思[J].江苏商论,2006.(9).
    [18]解传付.对中国风景旅游区客运索道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第2卷第1期.
    [19]张平,李向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03.(1).
    [20]李松柏.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体制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21]欧阳卫.山岳型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三清山为例.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2]颜丽丽.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武当山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 论文,2005年.
    [23]赵燕青.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J].规划师,2001.(1).
    [24]后立胜,许学工.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10月,第22卷第5期.
    [25]王若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26]王子燕.江西旅游工艺品及玩具产品特色开发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8月,第27卷第4期.
    [27]田勇.江西重点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7).
    [28]张慧.旅游产品竞争力分析--以武当山为例[J].科教文汇,2007.(1).
    [29]高乐全、苏红.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J].科学教育研究,2007.(4).
    [30]罗世伟.旅游地开发评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6月,第17卷增刊.
    [31]徐嵩龄.论碧峰峡旅游开发模式的意义--兼论“一般风景类土地资源”与“遗产资源”的旅游经营异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32卷第1期.
    [32]冯淑华.论旅游资源趋同地的旅游开发战略与途径[J].企业经济,2004.(1).
    [33]陆亚中,刘庆友.论三清山旅游资源的开发[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4]李程,陈绍辉.论武当山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开发[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35]史晓玲.探析景区产品的市场化问题[J].旅游学刊,2003年第6期.
    [36]张晓.遗产资源所有与占有--从出让风景区开发经营权谈起[J].中国园林,2002.(2).
    [37]杨锐.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园林,2003.(9).
    [38]费宝仓.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J].经济经纬,2003.(4).
    [39]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J].旅游学刊,2004.(1).
    [40]李坚.景区民营的旅游市场拓展_以湖南良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市场,2006.(23).
    [41]曹贵良.试论武夷山森林公园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J].林业勘查设计,2006.(1).
    [42]赵小萌.拓展旅游市场的开发障碍及解决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第27卷第1期,2007年.
    [43]李坚.旅游市场拓展的组合模型及实证[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7年3月,第31卷第2期.
    [44]李顺芳.论老年人旅游市场拓展策略[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6月,第2期.
    [45]王明景.会展旅游与饭店的市场营销拓展[J].营销管理,2005.(8).
    [46]王华.我国商务会展旅游发展探析[J].求实,2005.(Ⅱ).
    [47]朱龙.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探微[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4月,第24卷第2期.
    [48]苟自钧.旅游景区(点)产品营销组合与经营方略[J].经济经纬,2003年第5期.
    [49]陈魏.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科教文汇,2007.(1).
    [50]秦晶.旅游景区体验营销模式初探[J].管理科学,2007.(4).
    [51]廖林萍.旅游产品与营销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05.(4).
    [52]陈国生.警惕旅游产品的庸俗风[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年1月.
    [53]周静,王增强,向艺.峨眉山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4).
    [54]靳涛.旅游景区文化营销方式的探讨[J].时代文学,2006.(1).
    [55]黄新建.对江西主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期.
    [56]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第20卷第1期.
    [57]石培基、李国柱.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第19卷第5期.
    [58]郝晓兰.论内蒙古旅游精品带动战略的实施[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9]易清传、刘斌生、易琦、袁萍国.江西明月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36期.
    [60]陈鸾婧.关于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管理的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第1期.
    [61]黎桂芳.江西武功山篦子三尖杉资源的调查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62]杨道德、马建章、黄文娟、陈武华.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夏季鸟类资源调查[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10月,第24卷第5期.
    [63]廖铅生、刘江华、熊美珍.萍乡市武功山稀有濒危、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6月,第25卷第3期.
    [64]鲍春裕、李若凝、沈治乾.浅谈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J].科技资讯,2006年 第31期.
    [65]徐红罡、保继刚.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及西双版纳对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第17期.
    [66]刘敏.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67]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68]杨道德、黄文娟、陈武华.江西武功山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J].四川动物,2006年02期.
    [69]杨子江、王成发.武功山成矿带钨矿成矿规律探讨[J].地质与勘探,1985年第7期.
    [70]喻晓林、周德中、彭益萍、梁艳萍、刘江华.萍乡武功山林区的药用植物资源[J].江西林业科技,2002年第3期.
    [71]孙岩、舒良树、福赫、夏非.赣北武功山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中法合作考察研究新进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4期.
    [72]岳焕印、舒良树、王觉富、张进.华南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体热史及隆升机制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年第3期.
    [73]舒良树、孙岩、王德滋、M·Fauret、J·Charvet、P·Monie.华南武功山中生代伸展构造[J].中国科学D辑,1998年第5期.
    [74]舒良树、王德滋、沈渭洲.江西武功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Nd-Sr 同位素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3期.
    [75]吴富江、钟春根、钟达洪.江西武功山岩浆热穹窿伸展滑覆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时代[J].江西地质,2001年第3期.
    [76]楼法生、舒良树、于津海、王德滋.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J].地质论评,2002年第1期.
    [77]吴富江、张芳荣.华南板块北缘东段武功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及成因探讨[J].中国地质,2003年第2期.
    [78]刘细元、衷存堤.关于赣西武功山地区构造问题的讨论[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79]楼法生、沈渭洲、王德滋、舒良树、吴富江、张芳荣、于津海.江西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J].地质学报,2005年第5期.
    [1]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萍乡市信息中心.中国生态胜境--武功山[DB/OL].http://www.wugongshan.cn/.2005.9/2006.5.
    [2]江西省旅游局.江西旅游政务网[DB/OL].http://www.jxta.gov.cn.
    [3](美)国家公园网[DB/OL].http://www.gjgy.com.
    [4]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人间仙境--明月山[DB/OL].http://www.myswq.com.
    [5]安福县武功湖风景区管理局.武功山下第一湖[DB/OL].http://www.wugonghu.com.
    [6]中共安福县委宣传部.中国安福网[DB/OL].http://www.anfu.jxcn.cn.
    [7]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DB/OL].http://www.cnta.gov.cn.
    [8]江西大江传媒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大江网[DB/OL].http://www.jxnews.com.cn.
    [9]宜春日报社.宜春新闻网[DB/OL].http://www.newsyc.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