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胡适是最早将西方教育理论引入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之一。他以开阔的眼界、先进的理论、大胆的创新,促成了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改革,推动了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为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适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教材、教法作了全面的构想,平等、独立、自由的思想贯穿其中。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包括课程观和教学观两大部分。在课程目标方面,他要求达到“人人能用国语(白话)自由发表思想”,以白话打破文言的垄断,把国语教学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设置了国语与演说、辩论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他坚决反对读经,主张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经书,强调经书还是半懂不懂的东西,不能拿来教给学生;他重视文学教育,认为文学能够促进国语的统一,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能进行思想情感的熏陶;他还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认识到“文法乃教文字语言之捷径”,但传统的语文教学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他提倡建立国语文法学,呼吁建立现代汉语的标点符号系统,以此来推进国语运动,并规范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材编写方面,他的改革意见是以白话取代文言,在选文体裁上以小说、诗文、戏剧为主,现有的文章不够用,就自己创作或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来补充。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以“看书”代替“讲读”,提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勤、谨、和、缓”,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独立思维能力;写作教学,给学生最大的自由,不限定在课堂完成作文,鼓励他们自己命题,并且书信、文章、日记、笔记等都可以成为作文训练的形式,力图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自由发表思想;口语交际教学,加强演说和辩论的训练,体现了“活的语言作活的教法”的语文教育思想,增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论文在研究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同时,还在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比较,以此进一步证明其思想的合理性。
     以往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大都还停留在资料搜集与复述其思想内容的层面,且存在着零碎、不全面的缺点。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法,在研读《胡适文集》12卷、《胡适日记》、《胡适自传》等原著的基础上,梳理出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查找相关的课程纲要等教育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结构体系,力求对其作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评价,展现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全貌。
     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指导了上个世纪20年代的语文教育改革,对当代的语文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Hu Shi is on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reform earlier workers, who introduces the Western education theory the earliest. He has facilitated the reform of the school system in the 1920s’by the open field of vision, the advanced theory, the bold innovation,and has impell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 to the moder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He has made th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Hu Shi makes the comprehensive conception of the goal, the content,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teaching law by the equality, the independence, the free thought penetration. Hu Shi's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includes two major parts:curriculum and teaching view. In the curriculum goal, he requests to achieve“everybody can use the national language (vernacular)to express the publication thought freely”, and uses the vernacular breaking the literary style monopoly.He has placed the n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to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and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language and the curriculum of speech and debating. I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he opposes firmly to rea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the historical judgment regarding Confucian classics .He emphasizes that the Confucian classics haven't been fully studied, so we cannot teache them to the student. He advocates the literature teaching, because the literature can promote the unification of national language , can strengthen the interesting of teaching , can influence the thought emotion gradually. Hu Shi attentions the language knowledge teaching, he realized“the grammar is the shortcut of teaching language”, but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has neglected this point exactly.He advocates that establish the grammar system of national language, but also appeals to establish the punctuation mark system of modern Chinese,which can advance national language movement ,normalize language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Hu Shi's reform opinion of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 is using the vernacular to substitute literary style. On choosing the article literature style, the novel, the prose, the play primarily are the major. If the existing article is insufficient, oneself creates or translates the foreign country literary work to supplement.In the teaching method, Hu Shi emphasizes that the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must be respected, and trains the ability of studying independently.On reading teaching, Hu Shi opposes the“spoon-feeding”educational model, uses“reads”replacing“says reads”, proposes that the habits of study are“industrious, cautious, modest, doubtful”, trains the student's power of questioning and clearing up suspicions independently. On writing teaching, he does not request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thesis in the classroom and gives them the biggest freedom,encouraging their proposition and the correspondence.The article, the diary, the note and so on all may become the thesis training form, which tries hard to let the student express the true feelings and publishe thoughts freely.On spoken language teaching, the training of speaking in public and debating manifestes the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of“teacheing the live language by the live law”, which strengthens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fe.While studying Hu Shi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the paper also does the crosswise comparison research with Ye Shengtao's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on the nature of subject, the content of course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to proves the rationality of Hu Shi thought.
     The past research mainly collects the materials and introduces Hu Shi ideological content , but has shortcomings of fragmentarily and incomprehension.The paper mainly bases on "Hu Shi Anthology" 12 volumes, "Hu Shi Autobiography", "Hu Shi Critical biography", "Hu Shi Diary" and so on the first materia by the literature analytic method and comparative lawl.On the basis of massively reading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undation, the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sizes to promulgate the background, formation process and structure system of Hu Shi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takes effort to mak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al analysis and unfolds the complete picture of Hu Shi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Hu Shi language education thought has certain foresightedness, not only had instructed the1920's language education reforms, but also has been the model and the guiding sense to the contemporary language education development.
引文
①顾黄初:《胡适与语文教育革新》,顾黄初著:《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
    ②顾黄初:《胡适与语文教育革新》,顾黄初著:《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③吴树仁:《试论胡适的国文教学思想》,《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④瞿海燕、易武:《胡适与现代语文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1月第2卷第1期。
    ⑤韩立群:《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东岳论丛》,1998年第3期。
    ⑥吴树仁:《试论胡适的国文教学思想》,《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⑦徐国利、叶挺松:《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①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一)——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
    ②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二)——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9期。
    ③陈本源:《论胡适对国文“教授法”的构想》,《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④陈本源:《论胡适对国文“教授法”的构想》,《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⑤曲英杰:《胡适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⑥吴树仁:《试论胡适的国文教学思想》,《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①刘正伟:《杜威教育哲学与胡适语文教育观》,《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②欧阳哲生:《胡适与儒学》,《胡适研究丛刊》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①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①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②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420页。
    ③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435页。
    ④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202页。
    ①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课程(教学)计划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①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7-68页。
    ②胡明著:《胡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6页。
    
    ①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
    ②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
    ③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页。
    ④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3页。
    ①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
    ②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
    ③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
    ④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⑤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3页。
    ①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页。
    ①胡适:《胡适口述自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
    ①胡适:《胡适口述自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7页。
    ②胡适:《胡适口述自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3页。
    ③胡适:《谈谈实验主义》,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页。
    ①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②杜威:《教育即自然发展》,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98页。
    ③杜威:《学校与社会》,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8-389页。
    ①杜威:《学校与社会》,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90页。
    ②杜威:《学校与社会》,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91页。
    ③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0页。
    ④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6页。
    ①胡适:《慈幼的问题》,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46页。
    ②胡适:《慈幼的问题》,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44页。
    
    ①胡适:《教育学生培养兴趣》,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4页。
    ②胡适:《选科与择业》,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9页。
    ③胡适:《对新学制的感想》,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①胡适:《杜威的教育哲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1页。
    ②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9页。
    ③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①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0-381页。
    ②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1页。
    ③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3页。
    ①胡适:《归国杂感》,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9页。
    
    ①胡适:《归国杂感》,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3页。
    ②胡适:《归国杂感》,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3-474页。
    ③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①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课程(教学)计划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②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③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④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①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1-602页。
    
    ①胡适:《国语文法概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9页。
    ②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③胡适:《逼上梁山》,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①胡适:《胡适口述自传·现在学术与个人收获》,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8页。
    ②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7-558页。
    ①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2页。
    ②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2页。
    ③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1页。
    
    ①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②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页。
    ①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2-603页。
    ②顾黄初:《胡适与语文教育革新运动》,顾黄初著:《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页。
    
    ①胡适:《读沈尹默的旧诗词》,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②何耿镛:《经学概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①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01页。
    ②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03页。
    ③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93页。
    ①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14-415页。
    ②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502页。
    ③此表根据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17-419页。
    ④此表根据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32-434页。
    
    ①此表根据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506-508页。
    ②蔡元培:《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蔡元培全集》第二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页。
    
    ①汤化龙:《上大总统言教育书》,舒新城编:《中国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059页。
    ②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56页、第259页。
    ①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5页。
    ②蔡元培:《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34页。
    ③梁启超:《欧游心影录·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33页。
    ①胡适:《读经平议》,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9页。
    ②胡适:《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43页。
    ③胡适:《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页。
    ④胡适:《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5页。
    ⑤胡适:《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43页。
    
    ①胡适:《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9页。
    ②胡适:《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9页。
    ③胡适:《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页。
    ①胡适:《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页。
    ②胡适:《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页。
    ③胡适:《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9页。
    ①胡适:《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43页。
    ②胡适:《读经平议》,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0页。
    ①胡适:《读经平议》,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0页。
    ②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1页。
    ③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6页。
    ④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①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页。
    ②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③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④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①胡适:《国语运动与文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②胡适:《什么是文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9页。
    ③胡适:《易卜生主义》,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6页。
    ①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0页。
    ②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0页。
    ③胡适:《逼上梁山》,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②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③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①胡适:《国语文法概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4页。
    ②胡适:《国语文法概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页。
    ③胡适:《论句读及文字符号》,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04页。
    ①胡适:《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
    ②胡适:《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7页。
    
    ①胡适:《逼上梁山》,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
    ②胡适:《逼上梁山》,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
    ③胡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
    ④胡适:《答朱经农原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
    ⑤胡适:《答朱经农原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①参见胡适:《答钱玄同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②陈独秀:《〈寄陈独秀〉答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①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页。
    ②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页。
    ③胡适:《〈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④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⑤胡适:《胡适口述自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①胡适:《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①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3页。
    ①参见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②胡适:《中学国文的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③胡适:《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④胡适:《治学方法》,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8页。
    
    ①胡适:《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6页
    ②胡适:《读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页。
    
    ①胡适:《智识的准备》,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9页。
    ②胡适:《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31页。
    ③胡适:《智识的准备》,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9页。
    ④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7页。
    ⑤胡适:《书院制史略》,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2页。
    ⑥胡适:《书院制史略》,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3页。
    ②胡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③胡适:《谈谈〈诗经〉》,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2页。
    
    ①胡适:《〈红楼梦〉考证(改定稿)》,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2页。
    ②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3页。
    ③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页。
    ④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1928-1930,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73页。
    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1928-1930,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72页。
    ②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5页。
    ③周予同:《对于普通中学国文课程与教材的建议》,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85页。
    ④胡适:《中学国文的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①胡适:《中学国文的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②胡适:《中学国文的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页。
    ③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页。
    ①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附录一》,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②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附录一》,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③梁启超:《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
    ④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页。
    
    ①胡适:《读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②胡适:《读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③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①胡适:《四十自述》,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②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③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①胡适:《人力车夫》,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
    ②胡适:《评新诗集》,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3页。
    
    ①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3页。
    ②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页。
    ③胡适:《胡适口述自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6页。
    
    ①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②胡明:《胡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6页。
    ③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页。
    ①胡适:《胡适口述自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5页。
    ②此表根据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4页。
    ①《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5页。
    ②陈必祥:《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4页。
    
    ①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8页。
    ②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9页。
    ③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④叶圣陶:《认识国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7-88页。
    ⑤叶圣陶:《讲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①胡适:《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530页。
    ②胡适:《治学方法》,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8页。
    ③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页。
    ④胡适:《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页。
    ⑤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6页。
    ⑥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7页。
    
    ①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7页。
    ②胡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页。
    ①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46页。
    ②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45页。
    ①叶圣陶:《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5页。
    ②叶圣陶:《〈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序》,《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页。
    ③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①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5、76页。
    ②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0页。
    ③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1页。
    ④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1页。
    ⑤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2页。
    
    ①叶圣陶:《读〈经典常谈〉》,《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8页。
    ②叶圣陶:《重印〈经典常谈〉序》,《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2页。
    ①叶圣陶:《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
    
    ①叶圣陶:《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
    ②董菊初:《借鉴与发展叶圣陶精读指导模式》,《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
    ③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2页。
    ④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页。
    ⑤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页。
    ①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4~85页。
    ②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
    ③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
    ④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①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56页。
    ②叶圣陶:《“好”与“不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05页。
    ③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页。
    ①胡适:《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②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7页。
    ③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61页。
    
    ①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350页。
    ②叶圣陶:《听、说、读、写都重要》,《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90页。
    
    ①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页。
    ②叶圣陶:《说话训练——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31页。
    ③叶圣陶:《说话训练——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32页。
    
    ①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一)》,《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
    ②韩立群:《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东岳论丛》,1998年第3期。
    ①胡适:《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胡适文集》卷十二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页。
    ②朱自清:《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李杏保主编:《语文学科教育参考资料类编》,高等教育出版1996年版,第69-70页。
    ③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30页。
    ①胡适:《逼上梁山》,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①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
    ②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页。
    
    ①韩雪屏:《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语文建设》2003年第3期。
    ②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05年第4期。
    
    ①李海林:《“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人民教育》2006年第5期。
    ②韩雪屏:《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语文建设》2003年第3期。
    ①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03页。
    
    ①胡适:《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十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②胡适:《实验主义》,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页。
    ①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页。
    1.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1—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胡适著:《胡适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白吉庵、刘燕云编:《胡适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姜义华著:《胡适学术文集》,中华书局1991年版。
    5.《胡适研究丛刊》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编:《胡适研究》第一辑,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白吉庵著:《胡适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胡明著:《胡适思想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胡明著:《胡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杨国良著:《胡适的精神之旅》,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版。
    11.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罗尔纲著:《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宋剑华著:《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王鉴平、杨国荣著:《胡适与中西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5.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6.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1928-1930,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耿云志、闻黎明编:《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1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0.蔡元培著:《蔡元培全集》第二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1.蔡元培著:《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22.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3.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育出版社1980年版。
    24.赵荣昌、张济正主编:《外国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5.李杏保主编:《语文学科教育参考资料类编》,高等教育出版1996年版。
    26.张隆华著:《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8.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9.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0.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31.顾黄初著:《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2.顾黄初、李杏保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3.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4.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5.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6.丁守和著:《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7.李泽厚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何耿镛著:《经学概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9.郭守智编:《中外教育格言名言解读》,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0.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课程(教学)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3.徐林祥:《融斋龙门弟子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史林》2006年第5期。
    44.韩立群:《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东岳丛刊》1998年第3期。
    45.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一)——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
    46.潘新和:《穿越世纪的洞见(二)——胡适理想主义语文教育观》,《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9期。
    47.瞿海燕、易武:《胡适与现代语文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1月第2卷第1期。
    48.陈本源:《论胡适对国文“教授法”的构想——20世纪中国语文史散论(其二)》,《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49.曲英杰:《胡适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0.吴树仁:《试论胡适的国文教学思想》,《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51.郑国利、叶挺松:《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52.韩立群:《胡适对语文学科建设的贡献》,《东岳论丛》,1998年第3期。
    53.刘正伟:《杜威教育哲学与胡适语文教育观》,《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54.韩雪屏:《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语文建设》2003年第3期。
    55.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05年第4期。
    56.李海林:《“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人民教育》2006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