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遗址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者,它是对古代文明的考古研究中很好的研究对象。遗址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存,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所以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始终是与此特点为基本依据的研究。遗址博物馆不仅要满足遗址展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减少展示带来的遗址本体及周围环境的破坏,为遗址的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本论文从遗址博物馆保护和展示这两种功能需求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大量遗址博物馆实例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信息,以期为从事遗址保护的建筑师和文物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
     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遗址博物馆的相关概念和近期的发展状况的概括性论述,再从遗址保护、文化价值传播、科学研究及社会经济发展这四个对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认识到遗址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日渐进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休闲生活之中。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国内外遗址博物馆建筑实例的对比分析,从建筑学的角度,针对遗址博物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就总体设计、功能组织、展示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得出一套区别于其它博物馆类型的建筑设计方法,为今后的遗址博物馆建设提供有用的帮助。
     最后一部分,对国内外5个具有典型特点的遗址博物馆建筑进行详细的分析,系统地阐述它们如何运用建筑学的方法对遗址进行保护,体现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合理的把遗址价值传播给公众。
Archeological sites serves as our witnesses into the past. As such, they present excellent objects for cultural and archeological study. Th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rcheological museum, it is advisable to highlight the valuable and uniquely irreplaceable nature of such sites. A good museum will not only present history in a satisfactory way, it will also and most importantly, preserves the objects under its safe keeping. Hence, this essay proceeds with an eye both toward the preserv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historical objects. It will analyze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useums. This essay attempts to arrive at conclusion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maybe useful to those involves architectural preservation and cultural endeavor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discuss concepts related to archeological museums and touch upon recent developments regarding such concepts. It will then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reservation, the transition valu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on archeological museum are gradually entering into the spiritual life and leisure time of many people.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consists of a case study of various museum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thes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from an architect. By researching the planning of the museums,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museums, the layout of their empty space, and other relevant facets of museum construction, it will attempt to provide future museum planners with practical assistance.
     Lastly,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a detailed study of five typical archeological museums architecture and elucidate how they employ architectural methods for archeological presentation, the manifestation of historical objec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such objects value to a mass audience.
引文
1韦亚平.进退维谷的困惑——当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观感.规化师[J].2000,(1):23-25
    2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9:13-15
    3王成.博物馆建筑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博物馆[J].2001,(1):33-36
    4韩宝山.博物馆建筑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0:66-69
    5保路新.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建筑设计.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3:23-24
    6赵茜.博物馆建筑创作中的地域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D].2009:33-34
    7百度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5%8D%9A%E7%89%A9%E9%A6%86%E5%AD%A6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4[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78-98
    9百度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5%8D%9A%E7%89%A9%E9%A6%8
    6%E5%AD%A6
    10程世丹.展览建筑[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吴永琪,李淑萍,张文立.遗址博物馆学概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405
    12吴永琪,李淑萍,张文立.遗址博物馆学概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7
    13李煜瀛.故宫博物馆纪略[M].中国科学院出版社
    14金田明子.论遗址价值与遗址保护规划的关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28(2):40-44
    15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第五款:调查研究.1990:59-63
    16王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J],2003:145-149
    17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1979
    18 www.baidu.com\baike.百度百科
    19 www.baidu.com\baike.百度百科
    20数据来源:故宫博物院电子数据统计器.故宫博物院游客中心.2007
    21威尼斯宪章.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1964
    22建筑部主编.建设部1989年优秀建筑设计作品选[M].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2-38
    23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解说和展示文化遗址宪章最终草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64
    24孟剑明.触摸屏技术在秦俑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博物馆[J].1999,(3):139-143
    25刘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虚拟展示的初步实现.中国博物馆[J].2008,(6):31-37
    26孙宝海.西安半坡文化遗产保护初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5:19-35
    27莫伯治,何镜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规划设计.建筑学报[J].1991,(8):39-48
    28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建筑师——何镜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30-157
    29 Laura Gersdon. Modern Ruins: New Acropolis Museum.Modern Painters[J], 2009:36-46
    1王秀娥等.遗址博物馆的科研功能.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2理智.遗址博物馆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3邹瑚莹,王路,祁斌.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王路.德国当代博物馆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博物馆建筑与文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孟繁兴,陈国莹.古建筑保护与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7张松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8 [美]肯尼斯·鲍威尔.旧建筑改建与重建.于洋等译.大连理工出版社,2000
    9 [美]J·柯克·欧文著,西方古建古迹保护理念与实践.秦丽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0 [瑞士]艾米利奥·匹兹.马里奥·博塔.陈丹等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1 [美]马里奥·米凯利.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鲁长法译.科学出版社,2005
    12 [加]麦克切尔,[澳]克罗斯.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朱路平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3维多里奥·马尼亚戈·兰普尼亚尼.世界博物馆建筑.辽宁科技出版社,2006
    14 Douglas Crimp.On the Museum’s ruins.Cambridge.MIT Press,1993
    15 James S Russell.Twentieth-century museums.London:Phaidon,1999
    16 Frank Salmon.Building on ruins:the discovery of Rome and English Architecture,Alders hot.Burlington,UT:Ashgate,2000
    17 Graceme Aplin.Heritage_Identification.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Oxford University,2002
    18 Rau1 A Barreneehe.New Museums.Phaidon Press Limited,2005
    19 Angela M.Dautartas.A Research Design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Battles of Saltville.A Cooperative Project between the American Battlefield Protection Program and Radford University,2005
    20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ternational(Chinese edition)volume M
    1孙霄.试论遗址博物馆的个性特征.中国博物馆.1989年第4期
    2郭兴文.论遗址博物馆与遗址学.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刊.1990年第5期
    3张行.遗址博物馆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的探讨.中国博物馆.1990,(4)
    4杨英吉.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建立与特点.文物春秋.1990,(12)
    5吕理政.东亚的遗址博物馆.1993,(8)
    6吕理政.考古遗址现地保存与展示之研究.1993,(10)
    7张文生.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8 1997,(11)
    9杨瑾.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环境.中国博物馆.1999,(6)
    10王军.他山之石:日本的遗址公园.中国文物报.2000,(8)
    11白岩.论我国遗址博物馆的存在价值及发展.背景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2000,(12)
    12陈同滨.关于考古遗址保护规划的几点体会.“中国文物保护准则”国际研讨会论文.2001
    13梁乔,梁华.遗址博物馆——遗址展示空间意向创造.建筑评论.2002,(2)
    14张青.史前遗址博物馆应重视考古实验.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7)
    15吕建昌.略论近代工业遗址博物馆.中国博物馆.2003
    16崔恺,张男.当我们与祖先对话:关于历史遗址博物馆设计的思考.建筑创作.2005,(4)
    17韩维龙,章昀.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博物馆建设浅议.来自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2005,(5)
    18陆建松.中国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9李慧娴.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方案设计.建筑师.2005,(5)
    20张剑辉,黎志涛.遗址纪念空间的保护与整治—以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遗址纪念空间设计为例.规划师,2005
    21罗葆森.遗址博物馆新馆舍建设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探索.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2005,(9)
    22杜久明.殷墟遗址与日本奈良平城宫遗址保护展示的比较研究.殷都学刊.2006
    23崔恺.河南殷墟博物馆.建筑学报.2006,(9)
    24莫修权,张晋芳.适时、适地、适度——金沙遗址博物馆设计实践.城市建筑.2007,(9)
    25何镜堂,倪阳,刘宇波.突出遗址主题营造纪念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体会.建筑学报,2008
    26吕春华.鸿山遗址博物馆与台北十三行遗址博物馆.中国文物报.2008,(4)
    27陈玲,凌振荣.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管理纵横.2008
    28魏敏.史前遗址博物馆的展示与信息解读——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研究.2008,(9)
    29冯骥才.地震遗址博物馆的设想.中国企业家.2009
    30杨峰涛,李清丽.文物博物事业——遗址博物馆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09
    31张男.机遇与困境:遗址博物馆设计的现状分析.建筑创作.2009,(1)
    32崔恺.遗址博物馆设计浅谈.建筑学报.2009,(5)
    33吴长福,张尚武,卢永毅,吴承照,汤朔宁.永恒北川——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概念设计.城市规划学刊.2009,(5)
    34沈岩.地域特征在遗址博物馆设计中的体现——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设计.福建建筑. 2009,(10)
    35孙长初,周玫.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改陈设计实践.中国文物报.2009,(11)
    36崔恺.辽宁五女山山城高句丽遗址博物馆.城市环境设计.2009,(12)
    37乔欣.王府井地下的古人类遗址博物馆.中国文化报.2010,(3)
    38鞠叶辛,梅洪元,马维娜.寓历史于当下,融深思于淡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方案设计.华中建筑.2010,(3)
    39 [日]坪井清足,日本考古遗迹的保护,张革新译,北方文物,1996,(4)
    40 [俄]O.I.普鲁金. 21世纪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陈昌明译.世界建筑.1999,(1)
    41 [法]Raymond Roch.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概念及其发展(一)—欧洲历史性建筑遗产.童乔慧,李百浩译.华中建筑.2001(1)
    42 ICOMOS International Wood Committee.Standards for Historic Timber Buildings..Principl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Timber Buildings, 1999
    43 York Archaeological Trust.29th Annual Report,2000-2001.
    44 Massimo Carmassi.Reuse of the Ravi Marchi Mine as an outdoor Park and Museum.Architecture world.2003,(11)
    45 J·Jokilehto.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Oxford,2005
    46 Graceme Aplin,Heritage_Identification.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Oxford University,2005
    47 Mitchell S.Rothman.TEPE GAWRA_The evolution of a small.prehistoric center in northern Iraq.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6
    48 Tadao Ando.Toward new horizons in architecture.New York:Museum of Modern Art,2007
    49 Philip Jodidio.Tadao Ando at Naoshima:Art Architecture Nature.Rizzoli.200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2月3日颁布
    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届会议.1972.11巴黎
    3佛罗伦萨宪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82年12月15日通过
    4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1964.5威尼斯
    5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90洛桑
    6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2届会议.1962.11巴黎
    7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际古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2000
    8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definition according to ICOM Statutes(1946-2001),documents of UNESCO-ICOM
    1梁华.遗址博物馆研究——遗址保护展示空间初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
    2杨谦.遗址保护中的建筑设计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3粟璟维.地方历史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张男.遗址博物馆建筑研究——“区外”模式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初探.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张凯莉.建筑遗产的环境设计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杨春惠.中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保护规划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2005
    7樊淳飞.遗址保护建筑规划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李海燕.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程睿.遗址保护中的建筑设计研究.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董岳.虚拟建筑文化遗产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研究.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俞锋.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王法岗.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 http://www.far2000.com/
    2 http://www.abbs.com.cn/
    3 http://www.sach.gov.cn/中国国家文物局
    4 http://www.ccrnews.com.cn/文物信息网
    5 http://www.icom.museum/国际博物馆协会
    6 http://www.unesco.org/general/ch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7 http://www.nlc.gov.cn/中国国家图书馆
    8 http://www.milanocastello.it/intro.html(米兰Sfcrzesco城堡博物馆介绍)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汇编(第一至六批),国家文物局,2006.12
    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