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首先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通过对2001年至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深入解析,进一步明确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具体项目和直接原因,即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要特点的货物贸易顺差和国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联系相关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因素,分析导致上述问题的深层原因。经过深入分析得出现阶段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失衡不断累积的外部表现。具体原因有:第一、长期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下形成的政策引导效应;第二、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与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形成的“比较优势”的共同作用;第三、国内储蓄和投资长期失衡的影响;第四、未记录跨境资本形成的部分贸易顺差。
     “双顺差”作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形式,其大规模、持续地发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由其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及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货币政策的操作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造成大量实际资源和资产配置不合理,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因素,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一方面妥善解决现阶段国际收支大规模双顺差问题,另一方面,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内在的脆弱性。具体措施有:第一、适度调整我国对外经济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结构;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我国储蓄和投资失衡状况,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结构;第三、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制度;第四、积极实行企业“走出去”战略,为企业海外投资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五、加强国际合作,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This paper makes deep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our country's un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on the base of reviewer of related documents and makes suggestion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first starts from the balance sheet, make certain of the concrete items which lead to the double favorable balance and thedirect causes of the unbalance——the surplus of goods items characterized with the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n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f the deep reasons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ings: first the effect of the policies under long-term outside economic developing strategy. Second, the combination effect of the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massive amount of domestic cheap labors; third, the long-term unbalance of domestic savings and investment; fourth, the capital flowed cross countries which is not recorded.
     As a presentation of un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 the double favorable balance bring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to our country. The excess liquidity problem and the pressure of inflation are predominant; the effect of currency policy has been diminished; the distribution of our country's capital and resources are unreasonable.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we should make chang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adjust our foreign policies; seco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unbalance of domestic savings and investment; improve the foreig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the exchange management system; fourth, encourage companies to invest aboard and make better situation for them; last,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引文
1 注释:休谟的时代处于金本位的货币体系下,金属铸币参与流通。
    3 参见:卢峰,中国的双顺差、日本经验及失衡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6,(9-10),pp58-62。
    4引自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引自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参见:卢峰,中国的双顺差、日本经验及失衡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6,(09-10),pp21-22。
    8参见:倪克勤、曹伟,国际收支与金融市场效率问题的探讨,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09),pp86-89。
    9参见:王叙果,金融约束:经常项目失衡分析的新思路,财贸经济,2006,(09),pp51-57。
    10注释: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引自欧洲央行月报:“Excess liquidiIy”refers to a positive deviation ofthe actual money stock from anestimate ofthee quilibrium money stock,while a“liquidity shortfall”is anegative deviation,ECBMB,European Central Bank.Monthly Bulletin.
    11参见: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数据来源:于海涛,国际收支与流动性过剩,时代经贸,2007,(09),pp46-47。
    13参见:龚伟强,论货币收支失衡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pp35-38。
    14注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Kurgman)在1999年提出了“三元悖论”理论,又称为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指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在资本的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只能实现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而不能同时实现三个。
    15参见: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注释:通过分析1985--2004年间的贸易收支、国外净资产以及外币债务在全部债务中的比重的年末数据,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程度进行测算。
    17参见:裴平、孙兆斌,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国际金融研究,2006,(08),pp66-72。
    18数据信息来源于李新功,中国外汇储备的过剩影响及调整,《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pp25-30。
    19公式为:中长期外债发生额+短期外债余额=(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出资比例
    20参见:国家外汇管理局广安市中心支局、四川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联合课题,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及治理对策初探,外汇管理,2007年第6期,pp43-45。
    21参见:张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7期,pp75-80。
    [1]方文,国际收支危机的比较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2]杨柳勇,国际收支结构研究、理论模式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现实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5月。
    [3]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4]徐扬,我国外汇占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4月。
    [5]马淑芹,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3月。
    [6]何清,比较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D],湘潭大学,2003年4月。
    [7]裴平、孙兆斌,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J],国际金融研究,2006,(08),pp66-72。
    [8]张礼卿,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J],中国外汇,2007,(01),pp22。
    [9]宋伦进,FDI与我国引资政策调整[J],商业时代,2007年2期,pp29-30。
    [10]蒲应龚、李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J],浙江金融,2007,(03),pp14-15。
    [11]于海涛,国际收支与流动性过剩[J],时代经贸,2007,(09),pp46-47。
    [12]李扬、殷剑峰、刘煜辉,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战略[J],中国金融,2007年第3期,pp26-29。
    [13]张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7期,pp75-80。
    [14]周志刚,当前国际收支失衡特征与短期调节措施选择[J],外汇管理与研究,2007年11期,pp37-39。
    [15]国家外汇管理局广安市中心支局、四川省分局国际收支处联合课题,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及治理对策初探,外汇管理,2007年第6期,pp43-45。
    [16]刘琦,适时调整外贸战略努力扩大进口[J],国际贸易,2007,(01),pp34-36。
    [17]王健,缩小国际收支顺差振兴民族经济--从出口导向到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战略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4期,pp42-44。
    [18]毛红燕,外部经济失衡的内在原因分析及协调对策[J],经济论坛,2006年第16期,pp32-34。
    [19]龚伟强,论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10),pp35-38。
    [20]王叙果,金融约束:经常项目失衡分析的新思路[J],财贸经济,2006,(09), pp86-89。
    [21]倪克勤、曹伟,国际收支与金融市场效率问题的探讨[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09),pp51-57。
    [22]黄瑞玲,“十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及其展望,唯实,2006,(11),pp28-31。
    [23]徐扬,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06年第11期,pp53-54。
    [24]卢峰,中国的双顺差、日本经验及失衡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6,(09-10),pp58-62。
    [25]肖崎,中国“双顺差”结构的可维持性分析[J],亚太经济,2006年第5期,pp95-98。
    [26]史小龙,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亚太经济,2004年第3期,pp47-50。
    [27]贺力平,从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国际收支格局[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第4期,pp8-10。
    [28]赵晓晨,加工贸易:发展动因与提升空间[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2期,pp15-17。
    [29]梅新育,中国双顺差、对外资产积累及其调整[J],中国金融,2006年第19期,pp28-30。
    [30]聂建中、康玉梅,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3期,pp32-33。
    [31]李敬、周长春,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04,(03),pp22-25。
    [32]王治文,我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期,pp111-112。
    [33]李新功,中国外汇储备的过剩影响及调整[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pp25-30。
    [34]张晓敏,中国如何开放资本项目,金融管理,2006,第12期,pp52-54。
    [35]郭守婷,化解“四大风险”撬动居民消费[J],国情观察,2006年第5期,pp14-16。
    [36]于立新、姚雯,外资技术外溢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思考[J],中国外资,2006年第10期,pp68-72。
    [37]周文贵、郝雅琦,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第6期,pp44-47。
    [38]李涵硕,解读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帐户的持续“双顺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pp93-97。
    [39]刘光溪,中国转型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作用的局限性--客观冷 静地对待国际收支“双顺差”[J],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3期,pp5-8。
    [40]刘光溪,从人民币升值的“虚拟性”谈贸易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变[J],经济研究参考,2005,(56)。
    [41]王信,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如何调整经常项目失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5,(9-10),pp18-21。
    [42]何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J],中国改革,2005,(01),pp35-36。
    [43]张少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与化解之道[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pp235-237。
    [44]朱堰徽,三元悖论、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改革[J],农村金融研究,,2004,(09),pp43-46。
    [45]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4),pp1-6。
    [46]张礼卿,关注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pp47-48。
    [47]陈小蕴,我国国际收支投资收益逆差的成因、负面效应及变动趋势[J],国际金融,2004年第7期,pp60-66。
    [48]管涛,正确把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具体内涵[J],中国外汇管理,2004年第4期,pp12-14。
    [49]赵登峰,试析中国国际收支构成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pp40-44。
    [50]李扬,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J],上海金融,2004年第7期,pp4-7。
    [51]Edwards,"Thirty Years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Current Account Reversals,and Sudden Stops",IMF Staff Papers 51,September2004.
    [52]Garber,Dooley and Folkerts-Landau,"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The Effects o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on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NBERWorking Paper No.10332,March,2004.
    [53]Edwards,"Is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Sustainable? And If not,How Costly is Adjustment Likely To Be?",NBER WorkingPaperNo.11541,August,2005,pp.11-12.
    [54]]Obstfeld,Rogoff."GlobalCurrentAccountlmbalancesandExchangeRateAdj ustment s",NBERWorkingPaperNo.11189,May,2005,pp.10-17.
    [55]Shang-jinWei."Pitfalls of State-Dominated Financial System:TheCase of China",NBERWorikingPaperNo.11214,March,2005,pp1-2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