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1世纪初“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策略与方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自古就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末,我国仍拥有农村人口7128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3.41%。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逐渐演变为城市资源优先配置的经济战略和城市居民优先享受的社会战略,从而导致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艰巨和繁重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推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策略,随之“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在各城市、地区轰轰烈烈的展开——社会主义农村迎来了它的春天。
     通过文献及调研本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不容乐观的现实状况与认识误区;用SWOT分析法全面探究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成都市新农村规划建设实践为案例、相关理论为支撑,推进研究——探索建立一套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既涵盖规划编制,又包括规划实施,还能涉及规划管理的;既符合当前“城乡统筹”理念,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还能够与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特点相契合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策略与方法。
     在“以规划为龙头”的“城乡统筹”战略之下,21世纪城市规划必将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大有所为:从整体上说,规划可以规范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的秩序;从个体上讲,规划可以引导农村地区的发展方向、改变农民作为个体的以后的生活。就“‘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策略与方法”而言,既应该为如何有效的组织区域内无数个新农村规划编制出谋划策;也不应该偏废对单独一个新农村地区如何编制规划的方法进行思索——双管齐下,才是笔者希望达到的目的。
     由于时间的仓促、客观条件的局限,本文深度有限。但是笔者希望本文的一些观点和思考方式能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China has always been famous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2010, China still has had712.88million rural population at the end of2009, which accounts for53.41%total population of China.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China shifts its strategy from heavy industry-oriented to optimization of urban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gives priorities for urban residents to enjoy their benefit, which leads to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and widens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Rur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ost difficult and arduous task for ou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port of Sixteenth Congress indicates:"Without the well-off farmers, there will not be the well-off the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without odernization of rural areas, there will not b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Into21st century, a new social and economic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began to be implemented in China,that is " to promote agriculture by industry, to promote rural areas by urban areas".Then " Urban-rural Co-ordin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re carrying out vigorously and hopefully.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this paper firstly,summarizes the hard stage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Secondly, shows the "SWO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Thirdly, turns to Chengdu's practice to try to establish a set of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which covering from planning,though implementation,to management; and not only consistenting with the current "principle of Urban-rural Co-ordination",but also Operable,more importently,can fi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rural, the current agriculture and the current farmer.
     Under the "Urban-rural Co-ordination" strategy leading by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in the21st century.On one side, planning can normative the order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new period; on the other side, planning can guid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for many individual rural area and change the later life of many individual farmer. For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 two-pronged should be approached which the author hopes to achieve that is:firstly, think how to organization numerous plans of rural areas more effectively, secondly, think how to plan a single rural area more reasonablely.
     Due to constraints by tim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this paper is limited. However, The author hope some views and some ways of thinking from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a littl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引文
[1]徐明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创新研究》,载《经济丛刊》2008年第4期。
    [2]全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它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调查是指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进行的调查。
    [2]刘玉琴,《文化投入增加城乡差距仍大》,《人民日报》,2005年8月9日第5版。
    [3]数据来源: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第一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1]数据来源:李创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第一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2]数据来源: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成都实践——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2。
    [1][美]艾佛里特·M.罗吉斯:《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P309
    [1]李剑阁,《中国新农村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P249
    [1]谢培秀,城乡要素流动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相伟刚,保定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2]贺广瑜,城郊型农村建设的规划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姚海燕,从组织到实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全过程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
    [4]刘克刚,当代新农村特色要素构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周博,赣中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张晨光,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河北省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陶阳,关中新农村规划设计模式研究—“大石头”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张万录,哈尔滨新农村建设类型和模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王慧丽,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陈芳,湖南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问题及其特色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胡金华,怀化市李公湾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规划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易纯,基于城乡统筹的新农村规划的探索与实践[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周婷,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城乡结合部新农村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姜媛媛,辽南山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张伟,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空间布局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6]逯玮,陕西省榆社县村庄建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7]李岩,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实施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8]刘妍妍,四川下寺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模式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9]李炼,我国都市城中村现象分析及改造发展初探同济大学[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0]赵亚青,西安城市扩张下的郊区新农村规划刍议[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1]吴淼,西安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以户县蔡家坡村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2]李肖亮,西北地区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3]黎扬琴,新农村规划实践与村镇规划体系的矛盾及其解决思路—以京西山区雁翅新农村规划为例[D],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4]华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震后成都地区农村安置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5]徐涞,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研究—以永川市大安镇高坡村、铜鼓村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6]柴红,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0
    [27]李丽,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规划整治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8]罗艳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以一山西平遥西源祠村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9]张春然,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0]董艳平,新时期农村发展及规划对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1]唐君,湖州地区新农村空间格局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2]郝雅洁,我国农村村落可持续性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3]陈海峰,512地震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4]龚迪,湖南省新农村民居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5]邱娜,新农村规划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6]张雍,银川平原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民居地域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7]高薪,长沙地区新农村住宅特点及改造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徐伟,成都地区新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分析与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9]潘丹,成都地区农民新村住宅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0]张怀振,城乡空间统筹发展下的苏南乡村景观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1]刘萍,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2]鞠芳,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建设初探——以福建省为例[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3]蒋爱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山东牟平及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新农村创建实例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4]代琛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5]王鹏,新农村建设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6]范宁,苏南新农村乡村聚落绿化模式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7]王玮,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8]胡云平,农村新社区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村庄整治为例[D],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9]崔丽丽,陕北地区新农村景观规划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0]谢晓玲,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机理保护与更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1]王文,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研究[D],重庆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
    [52]陈韶英,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问题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3]贾安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4]陈垚,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整治研究——以甘肃省灵台县为例[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5]陆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6]张正芬,上海郊区农村居民点拆并和整理的实践与评价[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7]万宁,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点用地需求与整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8]赵秋立,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9]梁春杭,城乡统筹下农村居住环境研究——以成都团结镇石堤村居住环境评价因子体系的建立于检测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0]李佳曦,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宜居环境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1]世界银行编著,2020年的中国[M]
    [62][美]苏珊娜.麦可比,中心城区开发设计手册(原著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
    [63]艾比米泽·霍华德,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10
    [64]陈有川、尹宏玲、张军民,村庄体系重构规划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65]徐勇等,中国农村研究(上、下)2009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0
    [66]李剑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67]中国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成都实践——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2
    [68][美]艾佛里特·M.罗吉斯,乡村社会变迁[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69]韩俊,中国农村土地问题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8
    [70]叶齐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J05A12)课题—发达国家城郊建设案例与政策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
    [7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0-2011[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
    [72]李兵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课题:新时期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理论、实践与立法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73]葛丹东,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当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M],东南大学,2010.2
    [74]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村官说村史——京郊农村改革开放历史变迁,中共文献出版社[M],2008.11
    [75]乔家君,中国乡村社区空间论[M],科学出版社,2011.4
    [76]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成都实践——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M],四川出版社,2007.2
    [77]朴永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课题:村庄整治规划编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78]徐学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课题:村庄整治工作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79]贺享雍等,大学生村官小助手丛书:如何建设现代农业[M],四川出版社,2010.7
    [80]贺享雍等,大学生村官小助手丛书:如何搞好现代农村管理[M],四川出版社,2011.7
    [81]廖洪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1
    [82]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1978—2008[M].第一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
    [83]王梦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M].第一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4
    [84]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85]谢培秀.城乡要素流动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M].第 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
    [86]何志毅.方碑村试验“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M].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1
    [87]段进,李志明.空间、权利与反抗——城中村违法建设的空间政治解析[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4
    [88]葛丹东.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当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
    [89]汪同山,郑玉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展报告(2009)[M].第一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
    [90]陈南岳.中国过剩二元经济研究:来自国内消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M].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
    [91]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中国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92]威廉.伯德、林青松,中国农村工业:结构、发展与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93]国务院研究室,别无选择——乡镇企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M],改革出版社,1990
    [94]温州市委政研室,温州经济格局[M],温州侨乡报社编印,1987
    [95]陆立军,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模式比较研究[M],1989
    [96]张留征,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索[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97]朱通华、孙彬,苏南模式发展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8]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99]齐康,江南水乡一个点:乡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0]金经元,社会、人和城市规划的理性思维[M],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
    [101]徐明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创新研究,经济丛刊[J],2008.4
    [102]刘玉琴,文化投入增加城乡差距仍大,人民日报[J],2008.4
    [103]李兵弟,关于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认识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46
    [104]黄磊,成都平原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08.1
    [105]杨丹宇,农村地区规划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重点[J],四川建筑,2005.12
    [106]顾益康,关于我国“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若干重大问题思考[J],2010.8
    [107]张俊卫,城乡统筹发展的“2+8”研究模式[J],规划师,2008.10
    [108]李磊,成都市新津县县域总体规划编制探讨[J],规划师,2009.8
    [109]罗志刚、胡蓉,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基本模式,城市规划学刊[J],2010.3
    [110]历年中国统计年鉴[Z]
    [111]成都市各区(市)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112]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Z]
    [113]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流转管理办法(试行)[Z],2007.7
    [114]200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意见[Z]
    [115]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Z]
    [116]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Z]
    [117]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
    [118]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
    [119]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Z]
    [120]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Z]
    [1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Z],1993.11
    [122]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Z],1995
    [123]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Z],2001
    [124]土地管理法[Z],1998年8月修订
    [125]农村土地承包法[Z],2003.3.1实施
    [126]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Z],1981
    [12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Z],1993
    [12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Z],2004
    [12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2008年1月1日实施
    [130]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Z]
    [131]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Z]
    [13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Z]
    [133]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标准[Z]
    [134]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Z],2009.1
    [135]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Z],2009.7
    [136]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统筹城乡规划经验总结[Z],2010.10
    [137]成都市规划管理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Z],2010.5
    [138]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乡村规划手册[Z],2010.10
    [139]成都市规划管理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总体控制要求[Z],2010.5
    [140]全域成都规划
    [141]郫县县域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Z]
    [142]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城乡一体总体规划(2008-2020)[Z]
    [143]彭州市葛仙山镇(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Z]
    [144]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村庄规划[Z]
    [145]彭州市龙门山镇国坪村灾后村庄发展总体规划[Z]
    [146]郫县唐昌镇战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2006-2015)[Z]
    [147]大邑县青霞镇龙凤社区规划[Z]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