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精神“家园”的再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几年高校的飞速发展,造成了“超”大学与高校园区的批量涌现。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景观设计亦渐成为衡量校园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环境的个性塑造更是校园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却不令人乐观,“千校一面”的景观现状使校园独有的景观特征逐渐消失,在这些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忽视了人对环境的感知,忽视了环境对人的精神影响。事实上,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塑造和熏陶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将起到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人性的精神空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它对大学校园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亦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校园环境中的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提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如何显现校园精神的重要命题。以人性关怀的立场良性协调校园景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从而充分显现精神“家园”的本质特征,为培养具有远大抱负的新时代人才有所作为。
In these days, the high school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highly develops, but we find a heart-struck fact in the process of campus construction. The core and the campus "spirit" are losing. The landscape of all the campus is similar and machine-made. The present condition is also a sort of loss of the campus "spirit". The landscape of campus should be a kind of positive existenc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mpus; it has grand significance to continue and spread the campus "spirit".
     This text passes to know "spirit" home performance in campus environment, space dimensions, color...etc. Comprehend the importance that combine the "spirit" home and landscape together, mold "spirit" home again. Discuss how to foundry "spirit" home: discover objective existent and actual problem, in the foundation for" make people the center", mak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nrich the whole campustogether and practise everywhere ; make the landscape of campus and spatial processing of building, which must consider the needing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re human and professional.
引文
1引自:《大学一解》,作者:梅贻琦,发表在《清华学报》第十三卷第一期(1941年4月)
    2引自《大学精神探论》作者:刘亚敏,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P14-16页
    3引自:《路易斯 康:在建筑的王国中》[美]戴维·B·布朗宁 戴维·G·德·龙 著,马琴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P102页
    4引自:《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作者: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2年第23卷第1期
    5引自: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季铁男先生编著的《建筑现象学导论》P135页
    6引自于孔子编著的《论语》中的《子张》
    19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转引自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20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转引自高叔平:《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10页
    1.徐卫国,《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79.
    2.王澍,《中国美术学院转塘校园设计》,世界建筑,2005.8
    3.李承德,《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世界建筑,2005.7
    4.诺伯格·舒尔茨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5.(美)克莱尔·库拍·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俞孔坚、孙鹏等翻译,2001
    6.吴丹丹,《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中外建筑,2004.1
    7.赵冰,《“大学的校园”三篇演讲》,中外建筑,2004.1
    8.梁岚,《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大学教育科学,2004.1
    9.黄世孟,《台湾人学校园规划之经验与策略》,城市规划,2002.5,p46-49
    10.赵涛等,《鹤翼翩翩,临风起舞——浙江大学新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标方案构思》,中国园林,2001.5,p46-48
    11.吴伟丰等,《人文与自然的融合,理性与浪漫的交织——浙江大学新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综述》,中园园林,2001.5,P42-45
    1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3.〔英〕贡布里希,《艺术与人文科学》,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14.〔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
    15.彭锋,《后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几个倾向》,中央美术学院,2004.
    16.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7.Jessie Gregory Lutz.china and the Christian Colleges 1850-1950.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1.
    18.Ruth Hayhoe.China's University 1895-1995 A Century of Cultural Conflict.Gar-land Publishing,Inc.1996
    19.王蔚,《欧洲中世纪大学及建筑---近现代大学的起源》,城市环境设计.2004.2,P60-61
    20.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1.D·肯特,《建筑心理学入门》,谢立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3.《建筑与文化》,2007年第05期
    24.胡青,《书院与山林文化》,寻根2006年第2期
    25.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东方出版中心出版,2004.7
    26.陈谷嘉,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史资料(上中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5
    27.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1994
    28.王浩、江岚,“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规划师》,2005.7
    29.徐德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北京:中国环镜科学出版社,1997
    30.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1.吴良墉等,“限制与创造”,《建筑学报》,1996.3
    32.连玉明,《中国数字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3.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浙江简教园区》,2003
    34.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2002
    35.任春洋,“新开发高教园区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模式探析”,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规划汇刊》2003.4,
    36.曲纬、华晨、顾哲,“创建21世纪家园式大学城”,新建筑杂志社《新建筑》2002.2
    37.金耀基,《大学之理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P5-6,18-24,62,68-68,70,148,128-129,133,15-16.
    38.艺术城市—美术学院的城市理想,从巴黎美术学院、包豪斯到中国美术学院《建筑与文化》2008年.04月,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专集
    39.《国家人文地理——选美中国高校特集》,2006年04月,广州出版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