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浅论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流行”因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什么叫“流行”?什么叫“传统”?这一似乎极为简单的问题,随着人们对音乐审美观念的不同,“专业”与“非专业”的严格划分,“好”与“坏”的绝对定位而变得复杂起来。而“复杂”的根源实际上就是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与理解的差异。
     先秦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可谓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深究其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便会发现他们之间并无大异。音乐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以音乐(音响)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人类无限丰富的内心情感、感情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故音乐既不应囿于人间自定的“礼”,也不应束缚于人世之外的“天”。而这种理解同样在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以人为本、以心为本,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人的主体价值。本文在全面探讨并理解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上,纵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研究,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找出它与音乐广为流行根因的契合点——所谓“流行”与“传统”是难以剥离的,而“流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留下的仍是“传统”的延续。同时本文还将力求探寻一种较全面、平衡的音乐“流行”审美标准,尝试为音乐“流行”的审美找出一条“既不庸俗、低俗、媚俗,又不高高在上的思路”。
     本文前四章论述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流行”因素的存在以及辩证地探讨“传统”与“流行”的关系,并基于此,在结语阐述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对未来音乐的启示。
What is "popular"? What is "traditional"? This seems a very simple question, as people of different musical aesthetic,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in the strict division of "good" and "bad" absolute positioning and more complicated. And "complex" is actually the root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music and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Pre-ancient understanding of music can be described diversely and variously. But get ting to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music, we will find no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 essence of music lies in the particular form of sound to display complex human inner emotions, spiritual lives and societies, so music shouldn’t be limited into the human propriety as well as the Supreme. However, the theory of Li Zhi emphasizes on the humanity, which focuses on the human initiates and valu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Li Zhi’s musical aesthetics. On such basis, the author chooses the representative historical events chronically and analyses the essence of his theory——the tradition and popularity are inseperate, the popularity changes along the time but it still remains the spirit of tradition. Besid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a complete and unbiased aesthetical standard that find a invulgar and common criterion to measure the popular music.
     This paper has four chapters to discuss the existence of the element of popularity in Li Zhi’the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 and popularity dialectically.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revelation of Li Zhi’s theory on future music.
引文
①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①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2月
    ②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2月
    ①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①引自李贽.《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①引自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①厦门大学历史系.《李贽研究参考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年
    ①引自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②沈心工(公元1870-1947),我国最早的乐歌作者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位中国的乐歌教师。
    ③李叔同(公元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
    
    ①引自李叔同《音乐小杂志序》
    ②约翰.P.奥德威(1824-1880),美国著名作曲家。《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
    ①《教我如何不想他》一曲,曾于1999年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②刘半农(1892—1934),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家和教育家,《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词作者
    ①引自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载《新乐潮第一卷第一期.1927年6月
    ②引自刘天华《<除夜小唱>、<月夜>的说明》,载《音乐杂志》.1928年2月.第一卷第二期
    ③引自刘天华《<除夜小唱>、<月夜>的说明》,载《音乐杂志》.1928年2月.第一卷第二期
    
    ①载《聂耳全集》下卷,1930年10月19日的日记
    ②载《聂耳专辑》第二辑,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国音乐研究所编
    ①引自汪毓和《聂耳评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研究丛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第92页
    ①黎锦晖(1891-1968),我国儿童歌舞剧最早的开创者,“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老虎敲门》,儿童歌剧《神仙妹妹》中的一段)流传至今。
    ①引自韩万斋《全球背景下中国歌剧的出路》.《中国歌剧论坛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第254页
    ①Yves Congar (October 2004). The meaning of tradition. Ignatius Press. pp. 9–.
    ②Thomas A. Green (1997) Folklore: an encyclopedia of beliefs, customs, tales, music, and art :Santa Barbara, Calif. : ABC-CLIO, c1997.
    ①李双泽(1949-1977),是现代台湾传奇人物之一,集画家、作家、民谣歌手和作曲家于一身。代表作《美丽岛》、《心曲》、《我们的早晨》等。
    ②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校园歌曲深受群众喜爱,其中《乡间小路》被选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中。
    ③引自李皖《五年顺流而下》,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①最早版本的《乡愁四韵》杨弦改编的,采用大合唱的形式,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故杨弦也被称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而流传到现在的版本基本上都是罗大佑版本,两者风格完全不同。
    ②余光中(1928- )当代著名诗人、评论家,现为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代表作:《余光中诗歌选集》、《余光中散文选集》。
    ③章节中所讨论的歌曲类型,配乐编曲多以交响乐+独奏民乐器+吉他的组合方式。
    ①赵季平(1945- ),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现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②引自钟传惠,《浅析我国新时期电影歌曲的艺术特色》,《DVD电影评介》,2008年第22期
    ①引自张海燕.《赵季平影视音乐成功因素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9期.
    ①引自韩万斋.《赵季平,好样的》.《中国评论》.2010年1月
    ②引自王思琪.《“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
    ③歌词来源朴树《我在2000》专辑
    
    ①歌词来源朴树《我在2000》专辑
    ②该信息来源百度贴吧
    ③引自李皖《五年顺流而下》.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①纪弦(1913- ).当代诗人,台湾诗坛三位元老之一.
    ①韩万斋《百唱不厌.红歌》编后语.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2]黄友棣《中国音乐思想批判》,乐友书局,1965年
    [3]杨燕迪《音乐的人文诠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
    [4]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6]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7]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
    [8]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9]李建业《李贽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0]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修改刍议》,26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
    [11]王宁一、杨和平《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现代出版社, 1996
    [12]陶辛《20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13]王一《音乐在世纪末的中国》,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
    [14]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当代社会音乐生产体系运行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15](德)盖格尔《艺术的意味》,华夏出版社,1999年
    [16]胡郁青《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韩钟恩《音乐美学与文化》,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18]雇海鹤《在社会学的视野中解读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靳学东《中国音乐导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20]居其宏《20世纪中国音乐》,青岛出版社,1992年
    [21]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2]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23]寥家弊《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24]索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5](日)服部正等著,司有仑等译《环境音乐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26]孙星群《音乐美学之始祖》,人民出版社,1997年
    [27]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8]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9]杨长征主编《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30]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31]杨和平《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史研究》,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年
    [32]汪毓和《聂耳评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研究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33]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故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34]钱仁平《新版中国新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
    [35]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36]蒲亨强《中国音乐的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7]包兆会《我动我眩晕——流行音乐》,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8]李皖《五年顺流而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于京:“从李贽的‘童心说’看莫扎特钢琴音乐作品的性格特征”[J]《艺术探索》,2007
    [2]尹瑄英:“‘童心说’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9
    [3]付晓琳:“绝假纯真—从李贽生平看其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观”,吉林: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07
    [4]姜波:“返璞归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初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2
    [5]杜亚鹏:“音乐文化的层次”[J]《中国音乐》1994.3
    [6]冯光饪、薛良:“20世纪中国歌曲创作之回顾”[J]《中国音乐》,1996.2
    [7]冯光饪:“音乐雅俗谈”[J]《中国音乐》,1994.3
    [8]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J]《中国音乐学》,2001. 1
    [9]胡妙德:“流行音乐的界定”[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 2
    [10]程乾:“‘声音之道可与禅通’—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禅宗精神探幽”[J]《音乐研究》,2009.11
    [11]陈炼:“从艺术社会学的视角看当代中国的流行音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3
    [12]莱恩·格雷尼、乔斯林·吉鲍特“再论根据:人类学与通俗音乐研究中的‘他文化’”朱晓蓉译[J]《中国音乐学》,1992. 2
    [13]管建华“文化研究与音乐人类学”[J]《中国音乐》,2001. 2
    [14]张燕群:“赵季平影视音乐成功因素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9
    [15]王思琪:“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音乐艺术》,2003.3
    [16]陈婧雅:“刘天华民族音乐思想研究”[J]《音乐探索》,2010.2
    [17]鲍佳音:“元代散曲与当代流行歌曲”[J]《音乐世界》,1997.2
    [18]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