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融危机下中国能源政策选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虽然金融危机表现在金融市场,但其来源和归宿都必定是实体经济。在全球性以金融危机为主线的经济危机的条件下,能源问题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经济发展变量问题,而日益成为当前国际政治和国家问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敏感的议题。
     在美国推出能源新政之前,欧盟、印度等重要经济体基于自身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及能源产业竞争力目标,先后提出了新的能源政策框架。金融危机之后,二者继之修订之前的能源政策框架,各自推出面向低碳经济新秩序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确保国家竞争优势的延续。次贷危机的爆发与美国自由资本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美联储错误的政策以及过于宽松的监管不无关系,但究其根源,是美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后果。美国认识到要走出危机,需要从重振美国实体经济着手,并为此推出了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建立美国主导的低碳经济新秩序的能源新政。
     国家的方针政策常常被视为维系一国发展方向、速度和成功的关键,能源政策也不例外。能源政策被重视、研究,并变为指导能源发展的指南。能源政策左右着能源发展速度、能源结构变化、能源发展模式、能源技术的研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能源安全,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最为重要的安全领域。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探究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无疑有很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而中国能源政策的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都必须是战略性、组合性的。因此,立法性刚性政策和市场调整如何结合,必将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和目标;在国际和国内两个领域,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Though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but its source and destination were is the real economy.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for one in charge of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energy question i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economic variables, and becoming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countries with a very important and sensitive top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roduced the energy,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ndia important economies based on their own energy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ergy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a new energy policy framework.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the amendment before the energy policy framework, each with the low carbon and economic orde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lans and ensure that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ntinuity. The spreading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freedom of the internal instability, the fed wrong policies and too loose supervision had something to do, but in its root cause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growth mode unsustainable consequence. the 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 to go out of crisis, we need to reinvigorate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real economy and to set out is to reinvigorate the american industry,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w-carbon energy in the new economic order.
     National policy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o sustai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peed and the key to success, energy policy is no exception. energy policy 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uide to the guidance of energy. energy policy on developing speed, energy, energy structure change, energy mode of development, energy technologies to develop a major problem. energy security, especially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secur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ecurity. Energy shortage has become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therefore, at the national energy policy changes, there is certainly very important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china's energy policy, standardized, rational, it must be a strategic and combinations of legislation. therefore, gender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adjustment rigidity, how will be the most difficult tasks and goals;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wo areas, are still a long way to go.
引文
[1]《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能源蓝皮书》,崔民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版,P233-235。
    [1]刘明,《中国能源》,2001年第8期;
    [1]席玮,《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6期。
    [2]胡德良,《美国新能源研发投资比对表(1953-2007)》,世界科学,2009年第1期。
    [1]Kraft. J. and Kraft, 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Journal of Energy Development, 1978, (3):401—403
    [1]王联合《竞争与合作:中美关系中的能源因素》《复旦学报》2010年第2期。第24页。
    [1]王联合《竞争与合作:中美关系中的能源因素》《复旦学报》2010年第2期。第19页。
    [2]岳来群等《经济危机下的各国能源政策》,《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四期,第40页。
    [1]岳来群等《经济危机下的各国能源政策》《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四期,第35页。
    [1]鲍云樵《近30年中国能源政策研究的回顾与评介》,《中外能源》2009,14,第12页。
    [1]苏明“课题组”《中美能源合作与对话》,《经济研究参考》2008,第55期。第14页。
    [1]赵芳《中国能源政策:演进、评析与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08.12,第32页。
    [2]王联合《竞争与合作:中美关系中的能源因素》《复旦学报》2010年第2期。第20页。
    [3]苏明“课题组”《中美能源合作与对话》,《经济研究参考》2008,第55期。第15页。
    [1]罗涛《美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立法模式》《中外能源》2009.7。第19页。
    [2]苏明“课题组”《中美能源合作与对话》,《经济研究参考》2008,第55期。第18页。
    [3]罗涛《美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立法模式》《中外能源》2009.7。第22页。
    [4]苏明“课题组”《中美能源合作与对话》,《经济研究参考》2008,第55期。第16-17页。
    [1]赵芳《中国能源政策:演进、评析与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08.12,第32页。
    [1]克尼斯和鲍威尔.环境质量与残余物管理——关于经济、技术和体制的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79
    [2]兰德尔.资源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3]克尼斯.经济学与环境——物质平衡方法[M].上海:三联书店,1991
    [4]皮尔斯,沃福德.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5]朱国宏.人地关系论——中国人口与土地关系问题的系统研究[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6]内森.凯菲茨.应用数理人口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冯涛,李树民,高觉民.宏观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8]泰坦伯格,严旭阳.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9]左玉辉.环境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1]黄亚钧.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汪应宏.资源经济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14]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曼昆.经济学原理(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6]邓宏兵.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7]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钟水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9]王克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0]朱永峰.矿产资源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王天津,赵海云.环境资源产业经济学原理和应用[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2]王丽萍.环境与资源经济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3]李赶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4]王景龙.和谐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5]覃晏.中国经济与环境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6]余江著.资源约束、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7]左玉辉.经济环境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8]刘学敏.论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9]过建春.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0]沈满洪.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1]黄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研究[M].上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2]诸大建.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3]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34]科林·里德.金融危机经济学[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35]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顾和2008年经济危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6]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R].北京:中国国务院白皮书,2007
    [3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R].北京:中国国务院白皮书,2007
    [38]武建东.解读奥巴马能源新政美国经济新引擎[N].东方早报,2009年1月19日
    [39]程馨,张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40]胡德良.美国新能源研发投资比对表(1953~2007)[J].世界科学,2009第1期
    [41]程春华.欧盟新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第1期
    [42]李康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8期
    [43]江凯.危机背景下新能源经济发展新动向及启示[J].金融与经济,2009年7月
    [44]牟雪江.能源行业竞争进入新时代[J].中国石油企业,2009年7月
    [45]张茉楠.创建新型能源金融体系刻不容缓外汇储备应向战略能源储备转换[J].中国经贸,2009年9月
    [46]赵芳.中国能源发展的契机与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11月
    [47]张艾.两次金融危机下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0年第2期
    [48]杨朝红,海松.2010年国内外石油经济热[J].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1月
    [49]许鸣.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3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