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消费时代的家庭伦理叙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立足于“消费时代”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对90年代以来的家庭伦理叙事文本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一方面是对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伦理关系进行了分类论述,分别论述了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婆媳关系;另一方面对在这个特殊时代下依然充满着浓浓温情的家庭伦理关系也进行了分析。在两者的比较中,说明“消费时代”下的家庭伦理叙事的独特性,以及它和传统家庭伦理叙事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是家庭伦理叙事研究的源起和背景。在这一部分里,对传统家庭伦理叙事的特征作了一些介绍,意图是在接下来的论述里更明显的将现代家庭伦理和传统家庭伦理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对现当代文学里的家庭伦理叙事流变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意在说明在“消费时代”这一特殊背景下,家庭伦理叙事有更独特的特征。
     第二部分是变革:困境重重地家庭伦理关系。在这一部分,分别从婚姻里的家庭伦理关系,血缘中的家庭伦理关系和非婚姻非血缘里的家庭伦理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现代家庭家庭伦理叙事里充满困境和挣扎的家庭伦理关系。本文的论述重点也在这一部分,意在说明现代家庭伦理关系有着不和谐的一面。
     第三部分是执守:温情依旧的家庭伦理关系。这一部分没有和第二部分一样用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姐妹关系等这种分类来论述家庭伦理关系,而是从平等互助的亲情,无私奉献的亲情和失而复得的亲情这三方面来说明现代家庭伦理关系的温情之处。在这一部分,笔者认为依然有一些作家在文学世界里执守着亲情的神话,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第四部分是“消费时代”的挑战。在这一部分,笔者在结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论述,深层次的更理性的对现代家庭伦理叙事的特征进行分析,意在说明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在“消费时代”里,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的。而挑战来自金钱的诱惑,欲望的膨胀,来自复杂的人性等一系列的复杂因素。
This article is set on a special background of consuming age , it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family ethics narrative since the 1990s’.on one hand it talks about family ethics relationships which under dilemma from different aspect li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ple, father and son ,daughter and mum, brothers , sisters, in-law .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analysis the family ethics relationships which still full of love under such a special ag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t shows the peculiarity of family ethics narrativ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adition family ethics narrative.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origin and background of family ethic narration research .The author makes som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thic narration ,meaning to make further contras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family ethic narration and traditional ethic narration ; Besides ,he mak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evolvement of family ethic narration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which aims at illustrating more typical characters of family ethic narration with the specific background ---“consumption era“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revolution .The difficulty of family ethic relationship in ties of blood and non-marriage ,non-ties of blood family ethic relationship . The key point of the article is also in this part , aiming at explaining the side of inharmony in modern family ethic relationship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insistence :warm family ethic relationship .In this part , the author does not illustrates family ethic relationship in the way as sort such as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son ,mother and daughter ,sisters .However ,it indicates warmth in modern ethic family relationship by equal ,self–contribute and regained kinship .In this part ,author considers legend kinship is still insisted by some writers in the world of literature ,which brings people hope and strength
     Part 4 is about the challenge in the“Age of consumption“.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aims at illustrating modern family ethic relationship ,which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and pressure ,which result from a serious factors such as desire for money as well as the complicated human nature in this“Age of consumption“by making a further and more sensible(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modern family ethical stori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rt 2 and part 3 .
引文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50页。
    2高福明,包素兰,洪剑,胡皖萍著:《中国婚姻家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6页。
    3高福明,包素兰,洪剑,胡皖萍著:《中国婚姻家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2页。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28页。
    5杨青利:《现代家庭伦理的新走向:个性化》,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高乐田:《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7高福明,包素兰,洪剑,胡皖萍著:《中国婚姻家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0页
    8池莉:《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86页。
    9《孔雀东兰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0页
    10《孔雀东兰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1页
    
    
    11高福明,包素兰,洪剑,胡皖萍著:《中国婚姻家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0页,第18页
    1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44页。
    
    13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74页。
    14李刚:《当下之思与欲望白描——以《我爱美元》为例看新生代作家的叙述策略》,现代语文,2006年01期。
    1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157页。
    16刘红:《“来来往往”看“媚俗”——也谈池莉9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创作》,《时代文学》2008年02期。
    17胡学敏:《门当户对的婚姻——论王海鸰的小说〈新结婚时代〉》,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3月。
    18纪芳芳,苏健:《当代婚恋小说中的难婚母题的原型阐释及变异——以〈来来往往〉〈新结婚时代〉为例》,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4月。
    19余华:《现实一种,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3页。
    20余华:《现实一种》,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15页。
    21方方:《方方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9页。
    22方方:《方方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40页。
    23方方:《方方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50页。
    24铁凝:《大浴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02页。
    25铁凝:《大浴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28页。
    26蒋爱莉:《浅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父子关系的嬗变》,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0期。
    27朱文:《我爱美元》,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375,389,382页。
    28朱文:《我爱美元》,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382页。
    29朱文:《我爱美元》[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382页。
    30贺佳梅:《伊甸之光——徐小斌访谈录》,徐小斌文集(第五卷),北京:华艺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475页。
    31陈染:《无处告别》,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97,98页。
    32陈染.《无处告别》,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212页。
    33陈染.《无处告别》,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248页。
    
    34易存宇:《陈染小说中的母女关系分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35铁凝:《大浴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328页。
    36张丹丹:《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中婆媳关系的叙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北京语言大学,2007硕士毕业论文,2007年10月11日。
    37陈染:《私人生活》,作家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0页。
    38陈染:《私人生活》,作家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1页。
    39陈染:《私人生活》,作家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25页。
    40陈染:《私人生活》,作家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67页。
    41池莉:《生活秀》,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
    
    42周东华:《从家庭伦理走向市场伦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转换》,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3老刘:《人性的弱点就是欲望的兴奋点》,《官场叙事》,2009年第2期
    44邹陆林:《中国消费时代的到来》,改革与开放,2010年3月刊。
    45黄越:《从庞春梅形象看〈金瓶梅〉暴露人性弱点的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46陈雪梅:《从和谐到疏离与反叛——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母女关系书写的关照》,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2月。
    47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325,第588页。
    48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588页。
    49 [美]菲利斯·切斯勒著、汪洪友译:《女性的负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35页。
    50[美]菲利斯·切斯勒著、汪洪友译:《女性的负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79页。
    
    51 [美]菲利斯·切斯勒著、汪洪友译:《女性的负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135页。
    52老刘:《人性的弱点就是欲望的兴奋点》,《官场叙事》,2009年第2期。
    53《婚姻中有没有七年之痒?》,《伴侣》(B版),2007年第1期
    54王江伦:《论中国现代家庭伦理的变迁》,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3,8
    [2]王安忆.《神圣祭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2
    [3]铁凝.《玫瑰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
    [4]铁凝.《大浴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2
    [5]苏青.《结婚十年》[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8
    [6]陈染.《无处告别》[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8
    [7]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1
    [8]余华.《兄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7
    [9]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M].北京文艺,1979,11
    [10]池莉.《池莉小说精选》[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6
    [11]张欣.《岁月无敌》[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
    [12]谌容.《人到中年》[M].收获,1980(1).
    [13]张欣.《谁可相倚》[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6
    [14]王安忆.《弟兄们》[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9
    [15]朱文.《我爱美元》[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9
    [16]池莉.《所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
    [17]陈染.《私人生活》[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4
    [18]池莉.《池莉中篇小说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5
    [19]余华.《现实一种》[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5
    [20]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12
    [21]王蒙.《活动变人形》[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4
    [21]邱华栋.《花儿花》[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2,8
    [22]王丽萍.《媳妇的美好时代》[M].万卷出版公司, 2009,11
    [23]王海鸰 .《新结婚时代》[M].作家出版社, 2010,6
    [24]王海鸰 .《中国式离婚》[M].作家出版社,2007,7
    [25]六六.《蜗居》[M].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12
    [26]六六.《双面胶》[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
    [27]阑珊.《婆婆来了:玫瑰与康乃馨的战争》[M].凤凰出版社,2010,9
    [28]阑珊.《玫瑰战争小三来了》[M].凤凰出版社,2009,9
    [29]方方.《方方作品精选》[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9
    [1] [美]菲利斯·切斯勒著、汪洪友译.《女性的负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
    [2]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2
    [3] [法] .波德里亚著、刘盛福、金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
    [4]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2
    [5]孙武臣.《长篇小说发展论》[M].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 , 12
    [6]盛英.《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纵横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0
    [7]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12
    [8]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9]陈思和主编. [M].《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9
    [10]翟瑞青.《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11]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2]黄发有.《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13]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4]於可训.《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
    [15]金汉.《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4
    [16]魏开琼选编.《中国:与女性主义亲密接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0
    [17]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性》[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1
    [1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8
    [19]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20]李彦萍.《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8
    [21]林建初.《现代家庭伦理》[M]. ,1992,1
    [21]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7
    [22]李桂梅.《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6
    [23]《中国婚姻家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0
    [1]孟繁兵.《血缘亲情关系的扭曲和异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
    [2]易存宇.《陈染小说中的母女关系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9
    [3]黄书泉.伦理道德小说的新探索——评长篇小说《冬夏春的复调》[J].当代文坛,1986(6).
    [4]王海波.新时期婚姻爱情小说的伦理思考[J].小说评论,1987,1 .
    [5]毛灿月.现代家庭小说中三代人结构模式[J].中国文学研究,1988 ,2
    [6]杨义.二十世纪华人家庭小说的模式与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0,1
    [7]陈娟.新时期的婚姻伦理小说[J].社会科学,1992 ,10
    [8]戴锦华.池莉:神圣的烦恼人生[J].文学评论,1995,6
    [9]邵旭东.从家庭向家族的过渡——英美十九世纪的家族小说发展[J].外国文学研究,1993,6
    [10]李新宇.传统家庭秩序的崩溃与重构──新时期文学的伦理观念考察[J].齐鲁学刊,1996,5
    [11]何春华.《男权中心话语压制下的陈述与突围——谈〈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情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12]曾娟.《父子伦理:从消解到建构——王安忆小说中的伦理叙事》. [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3,
    [13]张学智.《〈颜氏家训〉与现代家庭伦理》[J].中国哲学史,2003,3,
    [14]李江梅,崔梅.《新女性小说反伦理叙事的文化心理》[J].保山师专学报,2008,7,
    [15]韩小蕙.刘心武:为爱情恢复位置[J].光明日报,2008-12-12.
    [16]李素梅,李彦文.《围城内的生命之痛——铁凝小说中的婚姻伦理叙事》[J].邯郸学院学报,2009,3,
    [17]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J].前沿,2008,5,
    [18]陈雪梅.《从和谐到疏离与反叛——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书写的关照》[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
    [19]郭宝亮.弑父的恐惧与家庭血脉的纠结──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J].小说评论,2000(2).
    [20]唐文军.《当文学遭遇结构:被改写的亲情符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1]聂晓清.《颠覆·审视·逃离——九十年代女性文本母女关系书写》[J].电影评介
    [22]方维保.《家族伦理的颠覆,改造与回归——论1940-1960年代的红色英雄叙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23]李钦彤.从反叛到皈依——论余华的家庭书写[J].名作欣赏,2008,4
    [24]胡辛.《当代女性文学热点透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25]周全德,海文卫.《儒家家庭伦理的文化特征和当代价值》[J].文化学刊,2009,3
    [26]刘保亮.《论阎连科小说的伦理叙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12,
    [27]汪文学.《民间文学中的兄弟,姐妹矛盾关系解读》[J].毕节学院学报,2009,12,
    [28]周保欣.《十七年文学与“风俗化”叙事伦理》[J].文艺学,2009,3,
    [29]郝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J].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30]高梓梅.民间叙事文学中的家庭伦理观综论[J].理论学刊,2006(8).66、李培志.当代家庭伦理的理性省察[J].民族论坛,2007,9
    [31]刘彩蓉.《苏童小说家庭伦理叙事类型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2]王宇.《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三种父亲形象》[J].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3]仲红卫.《策略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以“文革”文学为出发点和中心》[J].社会科学研究,2009,1,
    [34]张艳梅.《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小说》[J].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35]吴崑.《回归传统还是继续“先锋”——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6]徐绍峰.《论近期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变异》[J].江苏社会科学,1993,1,
    [37]刘小玲,李博文.《探析〈罂粟之家〉中主要父子或父女关系》[J]. ,,,
    [38]吕乐平.《“背叛”结构——新时期家庭伦理剧叙事结构分析》[J].当代电影,2007,5,
    [38]高乐田.《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J].哲学研究,2005,9,
    [39]唐中浩,丁欣.《〈黑骏马〉中的父爱缺失》[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学院学报,2009,2,
    [40]杨虹.《铁凝小说的家庭伦理关系研究》[J] .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41]刘红《.“来来往往看”看媚俗——也谈池莉9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创作》[J] .时代文学,2008,02
    [42]张芳,麻霞煜.《别样的风景——浅析张欣的小说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2001,6
    [43]王慧.《不同的选择一样的悲剧——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44]杨敏.《从消费文化解读张欣小说中的消费现象》[J] .文学评论,
    [45]文九.《从张欣的小说看90年代城市文学的现代性》[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46]纪芳芳,苏健.《当代婚恋小说中的难婚母题的原型阐释及变异——以〈来来往往〉和〈新结婚时代〉为例》[J] . ,
    [47]李刚.《当下之思与欲望白描——以〈我爱美元〉为例看新生代作家的叙述策略》[J] .现代语文,2006,01
    [48]王丽芳.《分裂的人格——浅谈方方〈风景〉中的七哥人物形象》[J] .西安社会科学,2010,04
    [48]胡学敏.《门当户对的婚姻——论王海鸰的小说〈新结婚时代〉》[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49]蒋爱莉.《浅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父子关系的嬗变》[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50]王江仑.《仑中国现代家庭伦理的变迁》[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1]《婚姻中有没有七年之痒?》,《伴侣》(B版),2007年01期
    [52]黄越《从庞春梅形象看〈金瓶梅〉暴露人性弱点的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53]张丹丹《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中婆媳关系的叙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北京语言大学,2007硕士毕业论文,2007-10-11
    [54]胡学敏《门当户对的婚姻——论王海鸰的小说〈新结婚时代〉》,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3月
    [55]贺佳梅.伊甸之光——徐小斌访谈录【A】.徐小斌文集(第五卷)[c1.北京:华艺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475页
    [56]易存宇《陈染小说中的母女关系分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