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当遵循、必须贯彻的根本准则。本文在梳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形成的基础上,论述了党管干部、群众公认、依法办事原则确立的依据、内涵和相互关系,且以三个原则的有机统一为基础,构筑了六个原则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党管干部、群众公认、依法办事的关系,对三者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多角度探讨,提出对策性建议。通过这些努力,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落实到构建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机制上来。本文主要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综合分析法、例证法、比较分析法、历史考察法等研究方法。
     本文由导言和正文组成。
     导言部分包括选题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正文有五章。第一章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六项原则进行了综合分析。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有独特的内涵。六项原则在整个原则体系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其中党管干部、群众公认与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的核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关键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形成,而其最终生成是实践的要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内生性、前瞻性、客观性、激励与约束性等特点,具有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正确导向、抑制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精神等重要意义。
     第二章重点论述了党管干部原则确立的依据、内涵及其实现的途径。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原则,其确立的理论依据是:党的性质理论是根本理论来源;党的领导内涵是直接理论来源;政党
The leading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principle system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is made up of Party assum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adres’affairs, Appointing people on their merits and having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Enjoying the mass recogni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olid work, Open and fair competition on the basis of merits, Democratic centralism, Acting by law. Six principles are basic rules that ought to be followed and must be carried out in the leading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work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foundation and mutual relation of Party assum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adres’affairs, Enjoying the mass recognition, and Acting by law on the basis of carding the history of the leading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principle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And then, mutual relations of six principles are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three principles. Meanwhile,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how to deal correctly with the relations of Party assum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adres’affairs, Enjoying the mass recognition, and Acting by law and how to solve the hotspots and pitfalls of three principle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 the leading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work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Many suggestions are raised. Finally, the leading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principl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are carried in the scientific, democratic and systematic mechanism way of fair mechanism of the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The dissertation is writt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ynthetically analysis method of the theory, example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This dissertation is made up of introduction and text.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the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focal point of the task, and the method of researching task.
     The text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1 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ix principles of the leading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he leading cadr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principl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have special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 1—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 l—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刘少奇选集:上、下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985.
    [6]邓小平文选:第 1—2、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3.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9]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1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监督[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1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86、1988.
    [1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1、1993.
    [1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
    [1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7]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十四大以来干部制度改革经验选编[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18]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1997 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一)、(二)、(三)、(四)[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8.
    [19]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1998 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上、下[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20]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1999 组织工作研究文选[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21]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2000 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上、下[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22]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2001 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上、下[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23]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2003组织工作研究文选:下[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24]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法规文件选编[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25]蔡长水.共产党的执政基础[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26]甄小英.党的建设理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 年版
    [27]卢先福等.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28]卢先福、端木婕.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9]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30]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1]梁妍慧.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32]李民.邓小平的干部观[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33]高新民、农华西.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4]张荣臣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35]李烈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6]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37]钱再见等.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8]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9]胡盛仪等.中外选举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0]陈振明.政治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1]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2]朱光磊.政治学概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3]王振海.公共职位论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44]秦德君.政治设计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5]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6]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47]林新奇.中国人事管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8]程燎原等.法治与政治权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9]郭亚丁.政党差异性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0]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2]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3]皮钧、高波.治政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4]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5]孙国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6]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57]俞敏声.中国法制化的历史进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58]曾繁正等.西方政治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
    [59]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0][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1]王建政、陈秀梅.治国史鉴[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
    [62][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3]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4]林勋健.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65]顾俊礼.欧洲政党执政经验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6]杨龙.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67][法]克罗戴特.拉法耶.组织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68][美]史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9]浦兴祖、洪涛.西方政治学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70]潘天群.博弈生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72]王贵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73]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4]曾波、胡新范.权力不自由[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75]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6]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7]苏保忠、张正河.公共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8][美]詹姆斯.马奇等.规则的动态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9]叶皓.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0]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1]霍存福.权力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82]孟祥馨等.权力授予和权力制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84][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85]李红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86]赵生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87]陈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88]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9]楼劲等.中国古代文官制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90]赵文禄等.中国古代求贤用能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91]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2]朱庆芳.公务员考试录用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4][英]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95]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96]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7]徐颂陶.国家公务员制度全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98]王沪宁.政治的逻辑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99]宫达非.苏联剧变新探[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100]谢志强.组织运行的权力分析[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101]吴振坤.20 世纪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02]中共中央党校党章研究课题组.中国共产党章程编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103]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04]李盛平等.各国公务员制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105]中纪委等.国外公务员从政道德法律法规选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
    [106]孙立樵等.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07]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108]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9]滕明杰等.历代名家用人方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10]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1]苏灿.邓小平用人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112]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3]黄卫平等.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14]黄达强.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15]周敏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116]刘俊生.公共人事制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117]叶皓等.用人启示录[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8.
    [118]齐玉等.组织工作创新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19]叶海平等.党的建设战略和方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120]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21]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22]杨德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学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123]李靖宇.社会主义国家现行政治体制展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124]郑宪.试析政党制度的功能和我国政党制度的作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11).
    [125]张锡恩、梁桂莲.论党的政治领导的理论原则[J].人大研究,2002(9).
    [126]叶皓、邹平学.略论差额选举制度[J].法学评论,1988(4).
    [127]谢维雁.论法律至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28]周叶中、潘洪祥.论民主政治的法治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129]张星炜.对依法治国条件下党的执政方式实现形式的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1(5).
    [130]蔡定剑.论法律支配权力[J].中外法学,1998(2).
    [131]倪星.论民主政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
    [132]何萍.选拔和考核干部应以实绩为基础[J].社科新论文稿,1997(8).
    [133]杨敏之.改进和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J].廉政论坛,2003(3).
    [134]郦士伟.对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
    [135]孙彬.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2).
    [136]鲁鹏.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J].前线,2003(3).
    [137]吴敏.改革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实现方式[J].晋阳学刊,1999(4).
    [138]林原树、许峰、杨勇文.新形势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必须正确处理五个关系[J].组织人事学研究,1997(6).
    [139]宋涛.论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与党管干部原则[J].中国共产党(人大复印资料),2003(1).
    [140]刘定富.关于党管干部原则重心转移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10).
    [141]曹霞富.切实增强党管干部的原则性战斗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2).
    [142]潘 维.党管干部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J].凤凰周刊,2004(157).
    [143]梁妍慧.党管干部原则内涵探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7).
    [144]曾文权.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原因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7).
    [145]胡庆胜.来自民主集中制实践的几点认识[J].学习与研究,2004(1).
    [146]张闻海.试论信息技术对民主集中制的影响[J].组织人事学研究,1998(3).
    [147]孟庆云.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几个基本问题[N].河北日报,2003-11-10.
    [148]任铁缨.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集中制概念内涵的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2(6).
    [149] 李 慧 而 . 民 主 集 中 制 定 义 及 运 行 程 序 缺 陷 探 析 [J]. 党 建 研究,2002(5).
    [150]王新喜.民主集中制异化为权力集中制的根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2).
    [151]陈凤楼.如何真正实现“群众公认”[J].领导科学(郑州),1999(5).
    [152] 赵 奎 . 正 确 认 识 和 运 用 “ 群 众 公 认 ” 原 则 [N]. 人 民 日报,2003-01-07(9).
    [153]管廷莲.坚持群众公认原则[J].时代潮,2002(23).
    [154]何振光.干部政绩要群众公认[N].长江日报,2004-11-14.
    [155]赵国香.对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再认识[J].湖湘论坛,1999(3).
    [156]张安邦.如何把“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J].行政与法,1995(3).
    [157]商兆鑫.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J].党政论坛,1995(11).
    [158]叶林生.“任人唯贤”小议[J].文史哲,总第 141 期.
    [159]聂福如.坚持任人唯贤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J].是与非,2002(10).
    [160]李成远.江泽民对邓小平干部选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3).
    [161]王茂林.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J].求是,1995(10).
    [162] 黄 思 佐 . 应 大 力 培 养 德 才 兼 备 的 村 级 后 备 干 部 [J]. 湖 湘 论坛,1995(4).
    [163]霍中文、肖红.依法办事: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起点[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8(5).
    [164] 李 广 斌 . 坚 持 党 管 干 部 与 尊 重 公 论 相 统 一 [N]. 解 放 军报,2003-1-8(6).
    [165]管怀伦.关于党的干部路线理论表述形式的思考[J].唯实,1997(6).
    [166]梁妍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的形成与发展[N].组织人事报,第 1396 期.
    [167]林学启.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性[J].理论视野, 2 004(2).
    [168]林学启.政绩观和政绩关[J].学习时报,2004(86).
    [169]林学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J].兵团党校学报,2005(1).
    [170]林学启.论执政党的特点[J].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8).
    [171]林学启.西方政党的基层组织[J].天津支部生活,2004(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